第A8版:大江苏

江苏人大把脉“停车难”治理后续来了

今年全省计划新增公共停车位5万个

南京来凤新村设置的“孝心车位” 快报资料图

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空间“捉襟见肘”,停车成为困扰人们出行的难题。3月26日,江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召开,会上审议了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加强城市“停车难”治理情况报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反馈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解决“停车难”要继续挖潜扩容,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2025年江苏将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万个、新增共享停车泊位1.4万个,积极构建“法治化+智慧化+产业化”的综合治理体系。

2024年11月,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加强城市“停车难”治理情况的报告。会后,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将审议意见交省政府办公厅研究处理。这几个月来,江苏治理“停车难”有哪些进展?

针对审议中提出的“持续加强法规制度建设”意见,2024年12月,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心城区重点区域停车综合治理的若干政策措施》(苏建城〔2024〕147号),推出5大类18项具体举措,不断完善停车管理制度。

寸土寸金的核心城区、设施落后的老旧小区……这些都是“停车难”问题急需解决的区域。审议中还提出“持续强化重点区域治理”的意见。据了解,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印发了《江苏省重点区域停车综合治理工作指南》(苏建函城〔2025〕46号),针对医院、学校、老旧小区、热门景区、核心商圈等重点区域,详细提出15类策略109条措施,为各地开展停车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推进医疗机构建设改造立体或地下停车设施,推广就诊预约停车,鼓励中小学校配套建设改造地下接送中心。据了解,通过优化现有空间、停车设施立体化、共享错时停车等方式增加停车供给,“十四五”以来,全省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714个,增设停车泊位23.7万个。

针对审议中提出的“持续提升智能管理水平”意见,各地也正在进一步完善现有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功能。比如“智泊南通”正式成为全省首个接入DeepSeek人工智能系统的停车管理应用,联动全市822个公共停车场数据,AI自动推荐最优车位并生成AR实景导航,离场时自动触发“先离场后扣费”功能。

下一步,江苏计划每年推动实施一批重点区域停车综合治理项目,通过3—5年时间,努力缓解群众反映强烈、影响交通运行的停车矛盾,构建“有位、有序、有价”的停车新生态。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徐梦云 徐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