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城事

阿尔茨海默老人“沉睡”5年被手术唤醒

一项前沿技术重新打开她的“记忆之门”

不会语言交流,不能自主进食,无法独立行走,76岁的王奶奶(化姓)5年前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脑海中的那块无形的橡皮擦让她的身体和记忆渐渐陷入“沉睡”,饮食起居24小时需要人照料,原本幸福的家庭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霾。今年,“阿尔茨海默病可以手术治疗了”的话题一度冲上热搜,王奶奶的家人看到相关新闻后,立即来到镇江市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江滨医院)神经外科咨询。近日,该院谢正兴主任带领团队为王奶奶实施了镇江市首例双侧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通过此项前沿技术重新打开了老人的“记忆之门”。

脑海中有块“橡皮擦”

从容易忘事儿,到认不出家人,说不出话,无法走路,最后大小便都无法自理,5年的时间,阿尔茨海默病如同一块无形的橡皮擦,不仅“擦”去了王奶奶所有的美好回忆,也擦掉她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对幸福的感知力。

5年里,家人带着王奶奶奔赴南京、上海的各大医院求医问诊,遵照医嘱长期口服多种药物,然而病情仍在不断发展。到去年,王奶奶已经完全丧失了语言交流、独立行走和自主进食的能力,处于完全失能失智状态,身心状态令人揪心。

因为生活无法自理,王奶奶的生活起居全依赖家人照护,对于家人而言,这不仅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更是一场漫长的情感考验。

该院神经外科主任谢正兴介绍,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是痴呆症最常见的形式,占痴呆病例的50%~70%。在我国,阿尔茨海默症是导致老年人残疾的主要因素之一,死亡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因为药物治疗难以显著控制疾病的发展,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一直处在困境之中。

手术打开记忆“囚笼”

今年2月,王奶奶的家人来到该院神经外科咨询。

“该病 的手术治疗,指的是双侧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该技术作为国际最前沿的治疗手段之一,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谢主任说,很多人把脑淋巴系统比作大脑的“下水道”,当它堵塞时,就会导致脑细胞受损,继而引发阿尔茨海默症。手术将颈深淋巴管与颈部深静脉吻合,改善脑部淋巴引流及血液循环,针对性缓解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脑内代谢废物沉积及神经炎症反应,为神经功能修复创造有利条件。

谢主任组织团队对病情进行全面评估,最终得出结论——患者身体状况和病情特点符合手术指征。

近日,在手术原创单位浙江省人民医院团队的支持下,谢主任带领团队为王奶奶实施手术,在颈部做两个微创切口,在显微镜下通过荧光显像精准找到肿大的淋巴结,利用超显微外科技术顺利完成了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

手术后,王奶奶的变化让家人备感欣慰:老人不仅恢复了眼神交流能力,还会主动与人握手回应,情绪稳定,对外界刺激反应更为灵敏,肢体协调性也较术前明显改善。更让人惊喜的是,原本不会自主进食的她,现在会主动张口吃饭,吞咽功能也在显著恢复。

目前,王奶奶已经出院回家,身体和精神状态明显改善,家人对手术效果感到满意。

新技术并非适合所有患者

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在国内已经积累了不少成功的临床案例。谢主任介绍,该项技术的应用,为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开辟了新路径,但该技术不仅有严格的手术指征,还要进行充分的术前风险评估,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术后还要结合康复训练及药物治疗,以达到最优疗效。

“如果出现记忆减退、语言表达困难、时间和地点定向障碍、判断力差、将东西放错地方或者记不起放在哪里、情绪表现不稳及行为较前出现异常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筛查评估。”谢主任提醒,该病起病隐匿,如果能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对于病情防控有重要意义。

孙卉 曹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