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特别报道

跑完“仙林半马”来一场栖霞Walk 解锁更多文化旅游新体验

仙林半程马拉松

仙林大学城 艺术季

南京城北万象汇

◀龙潭“水一方” 栖宣供图

紫东国际创意园

预定一路的风光旖旎、文博秀美,2025南京仙林半程马拉松将于4月13日拉开帷幕,届时,通过这条21.0975公里的山水城林赛道,1.2万名选手将充分感受属于南京仙林的美,深度领略活力仙林、生态仙林、科技仙林、人文仙林的城市魅力。

跑完“仙林半马”后,大汗淋漓的我们,还可以在栖霞做些什么,轻松拿捏松弛感?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徐苏宁

选择1

活力赛事联动多元消费

栖霞区持续发挥体育赛事对旅游产业的拉动效应。过去的2024年,栖霞区不仅成功举办仙林半程马拉松,还成功组织了中国田径街头巡回赛·南京站、第15届全国舞龙舞狮锦标赛(舞狮项目)、江苏省体育舞蹈俱乐部联赛(南京栖霞站)、全国山地自行车锦标赛暨全国青少年山地自行车锦标赛、“汤金华杯”混合团体羽毛球邀请赛等重大赛事活动。

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年轻人旅游消费的新趋势,栖霞区如何推动文旅商体融合发展,让赛事“终点”变成消费“起点”?

按照“宜融尽融、能进则进”的原则,大力开展体旅融合、体商融合、赛事进景区、赛事进商圈活动,栖霞发挥文商体旅融合联合体的作用,不断激发文商体旅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和产业提质有机协同,加快建设更具竞争力的文商体旅产业。

2025年栖霞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快燕子矶体育公园等项目建设,推进德基仙林羊山湖风情街项目改造,串联森林公园、主题乐园、美丽乡村、历史古迹等文旅资源,丰富城北、仙林等商圈内涵,加速消费场景“上新”升级。

白天畅跑,晚上嗨购。结合季节特性,栖霞区鼓励地中海白日方舟·南京仙林度假村、华侨城欢乐谷、栖霞古镇等更新夜间文旅项目;引导金鹰、万达茂、南京城北万象汇等商业综合体合理开设露天集市、美食一条街、非遗集市等户外集市,协调企业充分利用项目外空间做好夜间消费服务,不断扩展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其中,作为南京体量最大的商业综合体之一,南京城北万象汇开业一周年来,迅速成为全城“顶流”综合体之一,年客流量预估超过2000万人次,为栖霞区域商圈注入了新鲜活力。

选择2

古迹焕新演绎文化魅力

在“总要来趟南京吧”的浪潮中,栖霞是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眼下,栖霞的山水已经为你开启了“一键赏春”模式。

长江岸线成为城市“文旅封面”。栖霞区深挖长江文化资源,积极打造文化消费新场景,幕燕滨江风光带是市民游客的浪漫打卡地,“长江之恋”“长江传奇号”游轮线路,让市民游客沉浸式感受串珠成链的美景。达摩古洞景区,建立中国首个沉浸式达摩石窟光影艺术馆,全方位、立体化再现达摩“一苇渡江”的故事。南京欢乐谷、玛雅海滩水公园“南京最大规模游乐公园”广受年轻群体和家庭客群的喜爱。素有“第一金陵明秀山”美誉的栖霞山,也圈粉越来越多人周末来宁,开启一段难忘的“栖霞旅程”。

近年来,栖霞区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主基调,深度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比如,栖霞山风景区推出周末小剧场、青年音乐会、实景演出等,不断增强度假区的吸引力。这些沉浸式、互动式文旅消费体验收获市民游客诸多好评。

创意还在这里源源不断地迸发。

刀画、漆扇、书法篆刻、生物标本……在栖霞古镇,你或许有机会和“限定版”文创产品撞个满怀,还会偶遇相声表演、音乐快闪等活动。这些都出自驻区高校大学生之手,满满的青春活力也轻松收获了市民游客的喜爱。

栖霞区共有18所高等院校,其中仙林大学城有12所高校,在校师生近20万人,是栖霞区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的主要力量。栖霞区文联主动出击,走访驻区高校的文学艺术学院,与19个文学艺术学院(含美育中心)建立了常态工作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区域文艺联盟,构建长效机制,为文旅资源注入青春活力,解码文旅融合的新样本。同时,依托高校资源,每年举办的仙林大学城艺术季,更是一场文化与艺术、青春与活力的盛宴,以文化为媒,推动校地深度融合,为双方在人才培养、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成果转化等关键领域密切合作奠定基础、牵线搭桥,不断激发区域创新创造活力,为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蓄势赋能。

选择3

春日“村”游邂逅别样精彩

为龙潭塑造“稻香荷韵、滨江水乡”的筋骨,为八卦洲赋予“江润丽岛、生态田园”的主体,为西岗描绘“稻香桦墅、桃源桦墅”的脉络……在栖霞,乡村不仅美得各有千秋,而且有内涵。

今年春节的“顶流”非哪吒莫属。传说故事中,哪吒被太乙真人以莲藕重塑肉身。在栖霞,莲藕管够。位于龙潭街道的水一方生态休闲旅游区,有着万亩荷塘,每年的龙潭荷花季,为龙潭乡村旅游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栖霞区致力于打造“四季栖霞”文旅品牌,除了龙潭荷花季,还有八卦洲的百合季、龙舟赛等,带来的是四季的精彩、四时的“花”样。

栖霞还用“绣花功夫”反哺乡土,给出非遗活态传承的最佳答案:不仅有技艺的传承,还有产品的不断创新。位于八卦洲街道青年桥附近的“霞客文创小店”,展销栖霞区的各类手工文创产品,包括金箔、折扇、云锦、彩扎制品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到这里来邂逅这些国潮。

无论是城市书房还是乡村农家书屋,都是居民们汲取精神养分、充实自我的“精神加油站”。比如燕子矶滨江公园的“凤凰书苑”、西岗街道桦墅村的“桦墅凤凰农家书屋”,成为市民、村民的热门打卡地,游客来到这里也肯定会去打卡。

不仅有“村”游,市民游客还可以选择“工业风”。近年来,新型文旅业态在栖霞区得到有效培育。立足江南水泥厂等工业遗迹,栖霞区开展厂区、车间和生产流程观光及文化研学,建设特色工业旅游景区景点。开发研学旅游产品,依托仙林大学城教育资源,以校园观光、休闲游憩、研学社区、研学园区等特色业态为亮点,开发双向互动式研学旅游产品。

栖霞全区

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77家

文化产业园区是栖霞区发展文化产业重点打造的重要载体。紫东国际创意园被评为“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市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南大科学园、江苏兰德地理信息产业园、ABC数字文化产业街区等获评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示范空间。栖霞区还招引、培育并孵化了一批数字文化、文化科技企业入驻栖霞。据统计,目前栖霞全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77家,且企业数量呈增长态势,园区竞争力不断增强,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产业“良田”离不开悉心“浇灌”。

栖霞区密切关注全区文化企业,由区领导带队定期开展调研走访,了解园区、企业需求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协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区街联动,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当好企业发展的“店小二”。各街道、园区用好用活用足各项惠企政策,服务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企业在这里茁壮成长,也取得了一系列好成绩:

南京孜博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纸笔书写智能数据化服务平台”荣获省级数字消费创新场景;

出门问问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AI COPILOT无处不在场景”荣获市级重点应用场景;

南京永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智慧物联终端一体化”项目、南京景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手机里的博物馆”项目荣获区级应用场景;

……

当深厚资源“底蕴”转变为发展“底色”,一条独属于栖霞的文化振兴之路、文旅融合之路愈走愈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