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重磅/社评

推动父母护理假制度落实落地

近年来,多地探索父母护理假。然而,不少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并不了解这一制度,存在“企业不愿放、职工不敢休”等情况。(3月31日《工人日报》)

在中国式情理社会中,父母患病住院,成年子女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都会到医院护理照料。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探索推出父母护理假,不少地方将父母护理假适用对象扩容,除了非独生子女可享受护理假,公婆、岳父母患病住院的,儿媳、女婿也可享受护理假。

不过,让人拍手叫好的父母护理假在落实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企业不愿放、职工不敢休”。

企业不愿放父母护理假的根本原因在于,放假没有好处,不放没有损失,有些企业当然选择不放。因此,对职工来说,父母护理假“看得到却吃不到”。如果职工硬要回家照料父母,只能按请假论定。

职工享受的假期越多,意味着企业的运营成本越大。让企业独自承担职工假期成本,对企业不公平。子女护理父母,成本不应由企业全数承担,应该有一条社会分担的路径。比如,将父母护理假落实程度与企业税收减免、荣誉评定等挂钩,落实好的企业可以得到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惠,企业自然不会排斥父母护理假。再比如,设立父母护理假专项基金,给职工放假的企业可以获得补助,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在给企业投喂“定心丸”的同时,也要给企业“立规矩”。具体来说,就是要出台具体的实施条例或细则,对不放父母护理假的用人单位予以惩处,让违法违规的企业付出相应代价。如此,父母护理假制度才能落实落地。

宿迁 谢庆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