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8版:惠民殡葬 清朗清明

完善管理制度,提升服务水平

锡山全面促进公墓规范健康发展

羊尖福寿园花坛葬区

十二生肖焚烧亭

安息堂

福寿园一景

整齐干净的生态节地墓区

清点摸底公墓底数

自2024年7月起,全区开展公墓清点摸底工作,通过镇(街道)自查、区级核查方式,对辖区内公益性墓(格)位开展全面摸底,通过人工现场清点和测量工具,掌握公益性墓(格)位规划建设总数、已使用数量、剩余数量,墓区面积、入葬(放)时间等关键信息,并将相关信息全部录入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

多措并举提升服务

健全公墓管理制度,编印《锡山区公益性公墓管理制度范本》,从人员管理、服务管理、安全管理、财务管理、岗位责任、服务合同等十个方面逐一明确工作标准和管理要求,为全区公益性公墓管理提供服务标准和制度范本。

完善公墓收费价格手续,与区发改委协调配合,推进公墓收费价格核定工作,把完善收费手续、压减收费项目、合理降低收费价格、精简业务流程作为推进殡葬改革工作重要抓手,目前核价已完成前期实地调研和基础资料收集工作。

完善公墓硬件设施建设,推动现有殡葬服务设施提档升级,确保殡葬供给持续优化。加快推进港下安息堂危旧房改造,积极推进厚桥公墓建设,预计新增骨灰堂格位4000个;支持东亭街道在严格落实审批手续的前提下推动墓区扩容,大幅提高容积率;严格落实墓穴面积标准,推广采用草坪葬等节地生态葬式,鼓励新生骨灰进入骨灰堂存放,不断提高骨灰堂使用效率。

下一阶段,锡山区民政局将继续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切实提升群众对殡葬工作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进一步优化公墓管理体制。在前期成果基础上,继续理顺公墓管理体制,进一步推动全区公益性公墓规范化管理水平。

进一步增强殡葬服务供给能力。根据全区公墓用地和存量墓穴情况,结合辖区人口基数和动态变化过程,适时对现有公益性公墓、骨灰堂进行提档升级改造,持续更新服务能力,切实有效满足群众殡葬服务需求。

进一步提升殡葬管理服务水平。规范公墓财务管理,出具规范、完整财务票据,资金收支严格实行“两条线”管理;完善年报年检工作制度,组织公墓年度检查工作;优化公墓环境氛围,常态化推进公墓卫生保洁、绿化管养,提升公墓形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升消防安全意识,杜绝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推进信息化管理,运用省、市殡葬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对墓(格)位使用实行动态管理。

锡山区“文明祭扫·平安清明”倡议书

广大市民朋友们:

草长莺飞,春暖花开,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祀先祖、缅怀逝者的重要传统节日。为深化全区殡葬改革,革除丧葬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引导广大市民树立健康文明的祭扫方式,营造安全有序、文明和谐的祭扫环境,特向广大市民朋友发出如下倡议:

一、增强孝道文明,营造健康和谐氛围

树立厚养薄葬观念,倡导老人在世时多尽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过世时不搞大操大办,祭祀活动文明节俭。积极参与鲜花祭祀、网上祭祀、社区公祭等文明祭祀活动,通过心语寄深情、鲜花表情思、音乐抒心意,摒弃在公共场所烧纸、烧香、燃放鞭炮的祭祀陋习。

二、错时错峰祭扫,维护公共安全秩序

希望市民们科学合理安排祭扫时间,避开周末、节假日等高峰日,错开上午祭扫高峰时段,尽量减少私家车出行,改乘公交车辆祭扫,确保祭扫活动安全、顺畅、有序进行。在祭扫中要增强安全意识,自觉遵守秩序,严防火灾和伤亡事故发生。

三、崇尚绿色殡葬,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倡导市民改变传统的骨灰安葬观念,树立绿色殡葬新风尚,积极采用国家推行的树葬、花葬、生态景观葬等不占地或少占地的新型骨灰安葬方式,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不私埋乱葬,不使用封建迷信用品,不搞封建迷信活动。

市民朋友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文明祭祀做起,以移风易俗、低碳减排、倡导新风的实际行动,共建文明和谐的美好家园。

锡山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锡山区民政局

锡山羊尖福寿园:新风代旧俗,清明更“清明”

临近清明,锡山羊尖福寿园内,不少市民带着鲜花、祭品前来追忆亲友,寄托哀思。整个园区松柏林立,花草繁茂,庄严肃穆,环境整洁。据了解,锡山羊尖镇福寿园公墓自2006年建立以来,积极响应国家殡葬改革号召,坚持“绿色、惠民、文明”原则,大力推进殡葬改革,在移风易俗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从“入土为安”到“入室为尊”

锡山羊尖福寿园坐落于宛山、羊尖两村交界处,位于锡山区羊尖镇世纪路南侧,占地65亩,分为公墓区和安息堂两块区域。其中,公墓区约4万平方米,建有11362个墓穴;安息堂主体建筑两层楼一栋,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可设计骨灰存放格位4150个,目前已建成格位2075格,可满足未来10年当地居民骨灰存放需求。

为进一步节约土地资源,羊尖镇于2004年建设安息堂,全面推行骨灰立体安放模式。福寿园负责人介绍,一方面,清明节前后集中对安息堂环境设施进行宣传,让群众知道、了解这种殡葬新方式;另一方面,为引导群众从“入土为安”转向“入室为尊”,羊尖镇还对本镇居民骨灰进入安息堂存放免收寄存费和20年管理费。

2016年,为进一步引导“入室为尊”理念,羊尖镇再斥资对骨灰堂进行整体提档升级改造,采用先进的设备及智能化管理专业软件,实现骨灰寄存架刷卡位置显示、语音提示、防盗报警、录像监控、骨灰寄存架存期设限、骨灰寄存架位识别,资料数据存储、检索、分析等功能,实现由人工管理到电脑智能化管理转型,提高管理效率,方便群众祭奠。

新风代旧俗,墓园成花园

阳春三月,福寿园墓区叠石假山,树木葱茏,各类春花争相开放,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墓区内分区合理,道路整洁,路口还有指示牌,俨然是一座环境优美的小公园。该负责人指着墓区几处长廊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等四五月份紫藤花开时,整个墓区更是一片紫色花海,不少附近居民还来这里打卡、拍照呢!”

之所以有这样的优美环境,得益于近年来持续推进的殡葬改革和移风易俗工作。该负责人表示,受到传统殡葬文化的影响,当地居民大多会用烧纸钱、元宝等方式来祭奠亲友,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存在火灾隐患,墓区于2016年建成并启用十二生肖焚烧亭,要求祭扫群众在统一地点集中祭扫,规避了安全隐患。

鲜花寄哀思成为清明祭扫新风尚。现代快报记者看到,福寿园外一处鲜花销售点生意不断,不少市民都会买上一束鲜花入园祭扫。该负责人表示,明年,福寿园还计划与羊尖镇南村村委对接,利用南村花卉苗圃场规模大、品种多等资源优势,推出“纸钱换鲜花”惠民服务,进一步鼓励文明祭扫新风尚。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陈敏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