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9版:惠民殡葬 清朗清明

惠山区民政局全面深化殡葬改革

健全制度保障 优化殡葬服务

舜柯山公墓

洛社镇新开河安息堂

安息堂内景

洛社镇新开河二期安息堂建设

阳山镇高潮村草坪葬 惠山区民政局供图

近年来,无锡惠山区民政局全面深化殡葬改革,重点突出公益性公墓(骨灰堂)领域,摸清全区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底数,进一步强化提升殡葬服务管理水平,解决群众在殡葬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目前,全区有公益性公墓(骨灰堂)20家,舜柯山公墓1处经营性公墓。2022年,入选江苏12个丧葬礼俗改革试点地区之一,2023年4月获“真抓实干”省级激励。

卢伟良

统筹谋划 促进殡葬事业健康发展

明确一个目标:即树立全省标杆,争创全国领先的殡葬工作先进区。

健全一个治理体系:即“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治理体系,成立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把“殡葬改革工作”等指标纳入乡镇考核指标体系,将“丧葬礼俗改革工作”纳入社区(村)百分制考核。

制定一个规划:即《无锡市惠山区殡葬布局规划2023—2035年》。坚持三项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公益为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立足长远、适度超前。

科学布局 打造殡葬改革新格局

早在2012年,惠山区就在全市率先开展殡葬整治工作,出台了《惠山区殡葬设施布局规划》和《惠山区关于加快殡葬设施规划建设和加强殡葬管理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进一步明确新增骨灰一律进公益性安息堂免费存放,实现“入土”向“入室”的转变,全区7个乡镇保留8个镇级公益性安息堂和1个经营性公墓,形成了“1+8”的殡葬改革格局。另外,还有村级公益性墓地(含安息堂)15处,节地生态葬2处,集中守灵中心7处。

惠山区按照科学合理、便民原则,将殡葬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研究制定《无锡市惠山区殡葬设施布局规划2023—2035年》,形成“1+9”的殡葬新格局,即经营性公墓1处(舜柯山公墓),公益性骨灰堂9处。建立与城市布局、生态文明,方便群众治丧等相适应的殡葬服务体系,基本满足全区未来50年需求。

殡葬规划至2025年,全面构建殡葬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殡葬公益性服务设施供给完善,殡葬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殡葬治理体制机制和覆盖城乡、规范有序、绿色生态的殡葬工作体系。

殡葬规划至2035年,惠山区对传统的公墓进行闭园,完成各街镇板块骨灰存放设施建设,对现有的公墓逐步进行生态修复和绿化,逐步提高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的比例。

有序建设 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按照规划全区拟保留提升1家经营性公墓和6家镇级公益性骨灰堂,异地新建1家镇级公益性骨灰堂,改扩建2家镇级公益性骨灰堂,逐步关闭村级公益性骨灰堂。不断推进“入土”向“入室”转变,全区计划新增格位数16万个,公益性骨灰堂格位数将达到30万个。

加强城市公益性骨灰堂建设。前洲街道新建新万寿园,占地77亩,投资4000多万元,新增6万个格位。玉祁街道投资1900万元扩建民主慈孝园二期,新增3万个格位,洛社镇新开河安息堂二期工程,新增4万个格位。

坚持公益优先原则,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修订完善《惠山区殡葬管理办法》,全区公益性安息堂实行政府补贴,安息堂骨灰免费存放,不收取管理费用。

全面提升管理效能,把实现“逝有所安”作为基本民生需求,纳入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殡葬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殡葬服务质量,贯彻落实殡葬设施专项规划,补齐公益性安葬设施短板、保障基本殡葬需求,加大殡葬资金投入,满足群众多层次需求。

依法行政 殡葬管理成效明显

全区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原则,全面开展殡葬整治工作。区级成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民政局、文明办、发改、民宗、公安、司法、国土等12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殡葬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全区的整治重点及各部门的职责任务。区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强调要相关职能部门要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对殡葬服务机构事中、事后监管,有序推进殡葬整治工作。

惠山区结合清明祭扫发布文明祭扫倡议书,进一步弘扬优良传统、保护生态环境、培育文明新风,营造安全、文明、有序的祭扫氛围。区民政局联合市场监管、交通运输、交警等部门对殡葬市场开展执法检查,对殡葬服务车辆违规行为进行联合整治;对办丧事噪音扰民问题,不断进行引导规范改进。各镇(街道)主动约谈“一条龙”服务机构并签订承诺书,明确不允许诱导消费、搞铺张浪费,不允许搞封建迷信活动,倡导社会文明新风。

惠山区结合农村环境整治、“一推三治五化”工作,有计划推进散坟整治工作,重点做好“两沿”(沿铁路、沿高速公路)可视范围内散坟的平迁工作,并对迁入公益性安息堂的给予适当奖励。针对全区村级殡葬设施小、乱、散等问题,按照逐步消化存量要求,坚持只出不进,通过归并方式对分散在村级的殡葬设施进行整合。2022年以来,前洲街道友联安息堂、邓巷安息堂,洛社镇雅西安息堂、华圻安息堂等4家村级安息堂完成归并工作。

移风易俗 开展丧葬礼俗改革试点

2022年,惠山区是全省12个丧葬礼俗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是无锡市唯一的试点区。区级成立了丧葬礼俗改革领导小组,明确了15个成员单位的职责。堰桥街道作为区级试点,率先开展丧葬礼俗改革试点工作,建立白事操办标准,成效明显。全区121个村(社区)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实现红白理事会全覆盖,将丧事简办、文明殡葬列入村规民约,持续规范一条龙服务,营造生态文明殡葬良好氛围。2024年开始全面深入开展宣传“96444”和“1503”公办一条龙服务内容,对前来开具死亡证明的家属及时开展有关政策宣传,让有需求的老百姓接受白事管家式服务。

生态优先 大力推广绿色殡葬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深化殡葬改革的各项要求在基层落地、落细、落实,动员和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带头文明节俭办丧事,带头实行生态安葬。充分发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的规范约束作用,倡导丧事简办、厚养礼葬。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殡葬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利用流动宣传车、书写板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印发宣传单等形式多层面、多渠道进行宣传活动,大力倡导科学、文明、绿色殡葬行为,努力转变居民“入土为安”观念,积极培育“入堂为安”新风尚,让殡葬改革潜移默化,深入人心。

大力推广生态葬和节地葬,完成舜柯山公墓壁葬建设工程,提升改造阳山镇高潮村草坪葬,不断完善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积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鼓励引导开展树葬、草坪葬、花坛葬、海葬等新型节地生态葬。通过对现有墓园进行生态化、景观化、园林化改造,进一步完善各类设施,扩展生态葬容量,拓展殡葬生命文化纪念内涵,更好满足群众“逝有所安”需求。“魂系生态、叶落归根、回归自然、绿荫后人”的环保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广大群众逐步接受新型丧葬模式,尽量选择不占或少占土地的方式处理逝者的骨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