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关注

热血映山河,薪火照来人,信仰永不变

2025“雨花·清明祭”特别活动举行

2025“雨花·清明祭”特别活动举行

雨花英烈张炽之孙张本信

4月4日上午,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忠魂永续 信仰长歌——2025“雨花·清明祭”特别活动举行。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在上空响起,礼兵迈着铿锵的步伐走向纪念碑。

雨花英烈亲属、南京市中小学生代表、消防武警、医护人员、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职工代表等400名社会各界人士齐聚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碑广场,向革命烈士默哀致敬,并献上手中的鲜花。

活动围绕“燃烽·热血映山河”“传薪·薪火照来人”“长歌·信仰永不变”三个篇章,通过庄严祭扫、故事寻访、文物复制件回赠、后人讲述等环节,展现雨花英烈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传承和弘扬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让动人心魄的信仰故事在雨花台这片热土上再次传唱。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刘静妍/文 刘畅 施向辉/摄

冷少农烈士曾外孙女成“小雨滴”志愿者

4月4日,“雨花·清明祭”活动现场,雨花英烈冷少农亲属赵怡灵、任天石亲属张天骐、于以振亲属于梓宸等五位英烈后代,作为首批“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传承人”接受聘书。

2024年底,中国药科大学学生赵怡灵加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小雨滴”志愿服务队。纪念馆内,一张冷少农烈士亲属的合照中,冷少农的儿媳怀抱着一个小女孩。这个女孩名叫冷启荣,是冷少农的孙女,也是赵怡灵的外祖母。

冷少农是中共地下党员,1932年被叛徒出卖,6月被秘密杀害于雨花台,年仅32岁。赵怡灵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她从小听家里人说太公公冷少农烈士的故事:“他参加革命工作,家里人并不知道,甚至还曾经被他的母亲误解,母亲写信责怪他抛弃家庭,但是他仍然舍小家为大家。这些事迹让我深受触动。”长大后,她选择来到南京求学,也与这位素未谋面的太公公有关。

在雨花台做志愿者对赵怡灵来说有特别的意义。她认为,作为烈士的后代,这是一种血脉相连的传承。成为志愿者后,她知道了更多雨花英烈的故事。“他们的精神让我坚信,信仰不会因时间褪色,信仰会因传承而永恒。我会努力把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讲给更多人听。”

活动现场,赵怡灵与任天石烈士的后人张天骐共同演绎了音诗画《血脉里的火种》,再现了任天石烈士从“救命”到“救国”的革命故事。张天骐字字铿锵,“从小我就听爸爸妈妈讲太爷爷任天石烈士的故事,我要向太爷爷学习,成为一个有勇气、有担当的人。我也会努力把太爷爷的精神传承下去。”

当天举行的第一批“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传承人”聘任仪式上,赵怡灵、张天骐、于以振烈士亲属于梓宸、孔繁蕤烈士亲属孔纯熙、潭圣哲作为代表上台受聘。赵怡灵现场发起号召,鼓励烈士亲属中的年轻一代加入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传播队伍。

烈士后人持续多年捐赠近百件文物史料

“祖父是有担当、能做大事的人。”4月3日,2025“雨花·清明祭”前夕,雨花英烈张炽之孙张本信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多年来,张本信及家人陆续捐赠近百件文物史料,其中包括家书、笔记、书本等。采访中,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张炽因为学业和革命事业少小离家,“儿童相见不相识”的故事,也曾发生在他和他的小女儿之间。

1930年7月,张炽在上海组织发动法租界电车工人罢工斗争时被捕,押解至南京,1933年4月牺牲。

张本信的母亲是张炽的小女儿。“我母亲刚出生20多天后,祖父就外出求学了。他和三个同学一起从云南石林出发,先到香港,又辗转到南京参加补习班学习。1924年下半年他们赶赴北京考试,考取北京的大学后,同年年底,祖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张本信说。

直到1927年的春天,张炽才得以回到云南老家。“这时候,他的小女儿,也就是我母亲已经三四岁了,得知家里来人了,她跟着姑姑们跑出来看热闹,看到祖父后,她完全不认识,问家里人:这个大哥哥是谁?祖父抱起我母亲,只说了一句‘我是爹爹’,眼泪就流下来了。当时在家里只待了几天,祖父就又离开家,去开展革命工作了。”张本信说,他经常听家里人说起祖父的事。

虽然与祖父素未谋面,但张本信经常阅读张炽留下的书信,从字里行间拼凑出一个完整、立体的祖父形象。“他坚信事业一定会成功,成功之日就是幸福到来之时。”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他越来越感动于祖父的坚守,也常常从中受到鼓舞。

1929年,革命工作遇到艰难,张炽以生病为名,写信给父亲、母亲和妻子,动员家里卖了很多田地和庄子,分两次凑齐了1890银元,汇到上海。“当时对于家里而言,这是很大的一笔钱,已经尽了很大的努力。他拿到钱以后,全部作为党的经费上缴。”张本信说。

“如今之世,一族一家非有一人作而活动,虽有家产亦等于无,而况身(生)命亦有危险乎。如欲作一常人,被人主动,听人宰割,则不啻为奴隶也。虽生之何乐?总之,男是有志者,是一有大志者,是一欲为社会造幸福者。”这是20世纪20年代在外求学的张炽写给父母的家书。那一年,他24岁,立志成为“社会之中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