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财经/特别报道

热搜第一:金价大涨后连续两日跳水

专家提醒,金价进入“高波动、高风险、高预期”的新阶段

4月5日,多家商场足金饰品售价下跌,不少民众选购金饰 视觉中国供图

今年年初以来,国际现货黄金价格上涨约19%,创下自1986年以来最强劲的季度涨幅。日前,现货黄金、纽约金收盘均创新高,伦敦金一度刷新历史高点,至3166.67美元/盎司。但是,近两个交易日,金价接连大跌,“金价连续跳水”一度登上热搜第一。

4月5日,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华德榜创始人宋向清表示,当前金价下跌是美联储政策转向、美元走强、风险偏好回升及地缘政治缓和等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

南京市场探访:足金饰品挂牌价每克下跌约20元

4月4日现货黄金价格继续跳水,盘中最低触及3016美元/盎司,跌幅一度超过3%。截至4日收盘时,现货黄金报3037.31美元/盎司。4月5日,国内金饰价格跟跌,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周生生足金饰品挂牌价926元/克,较前一日948元/克的价格下跌22元/克。周大福黄金足金饰品标价932元/克,较前一日952元/克的价格下跌20元/克。其他金饰品牌足金挂牌价也都较前一日每克下跌20元左右。

记者走访南京新街口多家商场发现,小长假不少市民选购金饰,多家品牌柜台推出克减优惠。老凤祥、老庙、周六福等品牌金饰克减100元左右,实际成交价在每克800元左右。面对金价经历“过山车”,消费者心态呈现两极分化。有市民表示,黄金“越涨越买”,可以选择金条或积存产品作为避险资产;而一些消费者担忧高位接盘,一位市民说:“去年4月,金饰价格还在720元/克,现在每克多花200多元,一套三金多支出近万元,压力太大,只是来看看。”

为何金价会连续跳水?专家: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

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后,纽约股市暴跌。同时,资金涌入避险资产,现货黄金、COMEX黄金期货收盘均连续创新高。

宋向清介绍,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促使投资者转向黄金等避险资产,而全球央行持续增加黄金储备,尤其是亚洲大型央行的快速增持行为,为金价提供了强劲支撑。加之美元贬值和受美元影响而形成的全球性货币宽松,使美元信用风险上升,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强,推动了黄金的货币属性强化,避险功能凸显。与此同时,投资者对金条、金币及黄金ETF的需求持续上升,进一步推动金价上涨。

据环球网财经5日报道,继前一日COMEX黄金期货触及3196.6美元/盎司后走势疲软,北京时间4月4日凌晨,国际贵金属期货普遍收跌,COMEX黄金期货当日下跌0.89%报3138.1美元,较此前最高位回调已达2%。

宋向清表示,美国的通胀黏性强化了美联储“抗通胀优先”的政策逻辑,利率预期的调整使得以美元计价的黄金吸引力下降,成为金价下跌的核心驱动力。美元指数走强压制金价。受美联储鹰派信号及欧洲央行政策不确定性影响,美元指数在4月5日上涨至104.88,较前一周低点反弹近3%。美元与黄金的负相关性在短期内显著体现:美元每升值1%,黄金价格通常承压下跌约0.8%。

宋向清介绍,市场情绪转向风险资产,黄金避险需求减弱。尽管地缘政治风险犹存,但市场对经济“软着陆”的预期升温,资金从黄金转向股市等风险资产。黄金ETF持仓变化也反映了市场情绪的转变。全球最大黄金ETF——SPDR Gold Trust的持仓在4月4日减少5.3吨至936.24吨,为近一个月来最大单日降幅。这表明机构投资者对黄金的短期前景持谨慎态度。加之地缘政治风险缓和与技术性抛售共振削弱了黄金的避险属性。与此同时,黄金价格在突破3200美元/盎司的历史高位后,触发了技术性抛售。部分对冲基金因美股下跌导致的保证金缺口,被迫减持黄金头寸以补充流动性,加剧了价格波动。

宋向清认为,供需与大宗商品联动也是导致黄金价格下跌的推动力量。全球央行购金速度放缓。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央行购金量同比减少15%,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因外汇储备压力减少了黄金增持。大宗商品整体走势疲软也对黄金形成拖累。原油价格在4月初下跌至71美元/桶,反映出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担忧,黄金与原油的正相关性在短期内显现。短期内,若美联储维持鹰派立场且通胀数据持续高于预期,金价可能进一步下探3000美元/盎司。中长期来看,全球经济滞胀风险及央行购金需求仍将为黄金提供底部支撑,但需警惕美元流动性收紧带来的阶段性压力。

专家提醒:警惕市场过热与政策转向风险

宋向清提醒,当前金价已进入“高波动、高风险、高预期”的新阶段,投资者需在把握趋势的同时,警惕市场过热与政策转向风险。对于行业从业者,需加速供应链整合与产品创新,在“量减价增”的市场环境中寻找结构性机会。未来黄金市场的核心矛盾将围绕“通胀黏性与货币政策”“地缘风险与经济复苏”展开,动态平衡成为制胜关键。

投资者要避免盲目追高,要理性投资。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谢茜茜

综合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