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体检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的血管中形成了斑块。
哪些不良习惯可能导致斑块迅速增长?斑块长在哪些部位更危险?如何逆转、缩小斑块?
1 斑块:血管里的“淤泥”
斑块的形成是动脉老化的表现,也是人体自然老化的过程,类似于水管长时间使用后会沉积水垢。随着年龄增长,动脉会逐渐硬化、形成斑块甚至狭窄。以下两个地方如果出现斑块,尤其危险。
●颈动脉
在颈动脉形成的斑块,会导致颈动脉管腔出现狭窄,使供给脑部的血流减少,从而引发头晕、黑蒙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脑卒中(脑中风)。
如果斑块突然破裂,局部血管可能会被堵上,或者斑块脱落,导致远端栓塞,比如脑卒中(脑中风)。
●心脏冠状动脉
心脏冠状动脉为心脏提供氧气和养分,一旦因斑块出现狭窄,供给心脏的血液无法通过,心脏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增加血栓、心梗风险。
这样判断是否危险:
斑块狭窄程度重、软斑块易破裂,后果更严重。
对于未导致管腔明显狭窄,或者未导致局部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改变的小斑块,一般情况下是比较稳定的。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定期复查、及时监测斑块变化即可,不必过度紧张。
血管斑块检查方法包括超声检查、血管造影CT、血液检查等。
2 警惕血管里的斑块 长得比筷子还粗
斑块的形成有两方面原因:先天性原因和后天性原因。
先天性原因:主要指遗传。如果父母得过比较严重的动脉硬化性疾病,如心梗、脑梗等,子女更易患心脑血管疾病,需注重专科体检。
后天性原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不良饮食习惯(如摄入过多盐和油)、吸烟、运动不足等。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曾对全国超过8000家医院的颈动脉疾病患者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患者中:有70%的人患有高血压;超过30%的人患有高血脂;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人患有糖尿病。
肥胖可能引起多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又会进一步促进血管内斑块形成。
摄入过多盐和油,会导致血液黏稠,斑块更易形成。
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进血小板聚集和炎症反应,加速脂质沉积和斑块形成,是颈动脉狭窄危险因素之一。
运动不足,吃下去的食物消化不了,堆积在体内,斑块更易形成。
注意:一旦有斑块形成或血管狭窄,务必控制上述危险因素,以延缓斑块进展。
3 斑块或可逆转 关键是控制胆固醇
一些国际研究显示,通过有效降脂治疗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助于稳定斑块,部分患者甚至出现斑块缩小。
目前《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针对已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者,所规定或要求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目标是:小于1.8mmol/L,甚至到1.4mmol/L。
通过有效治疗,斑块逆转可能会在一部分患者身上得以体现,但这个过程影响因素很多,需进一步研究。
4 缩小斑块,做好4件事
●健康的饮食习惯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粗粮和深海鱼,少吃高脂食物、盐和糖,严格控制总热量,避免超重和肥胖。
●戒烟限酒
吸烟、酗酒是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生活中要尽量做到不吸烟、不喝酒,远离二手烟。
●合理运动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规律、适量、循序渐进地进行。一般以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为宜,每次约30~50分钟,每周3~5次。老年人可适量减少运动量。
●控制“三高”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应将指标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以避免严重后果。
据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