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王前 记者 庄剑翔)不久前,扬州的机修工吴师傅在工作时出现意外,一块重物滑落后砸向他,导致左手腕部遭受钝性暴力撕脱,手掌完全离断,血管、神经和肌腱被连根拔起,被紧急送医后,位于扬州的苏北人民医院医疗团队立刻启动绿色通道展开营救,历经6小时,将断掌接了回去。目前,吴师傅手掌已经可以轻微活动。
回想起三月底的事故,吴师傅仍然心有余悸。滑落的重物砸在了他的左手上,整个手掌就像被撕开一样,骨头和筋露在了外面。事发一瞬间,由于本能反应,吴师傅还做出了一个抽手的动作,这更导致手腕部遭受钝性暴力撕脱,手掌完全离断,血管、神经和肌腱被连根拔起。工友见状,立刻用毛巾裹住断掌,驱车将他送往医院。
当看到断掌时,医生们也都倒吸了一口凉气。第一,钝性撕脱伤比锐器切割更凶险,血管、神经和肌腱的断端参差不齐,污染还会加剧组织坏死风险;第二,吴师傅的断掌还因接触机油,导致筒体发黑,污染严重。事不宜迟,医院立刻启动了绿色通道,手足外科团队迅速集结,开展生死营救。
吴师傅的断掌被机油深度渗透,污染物甚至嵌入肌肉和骨骼缝隙。团队用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再用显微镊逐层清理,完成清创。“哪怕残留一粒油渣,都可能引发感染导致手术失败。”手足外科主治医师王天亮回忆,断掌的表面裹满了黑色油污,清洗起来十分困难。
由于断掌属撕脱性离断,血管和神经被暴力拉扯成“毛刷状”,直接吻合几乎不可能。团队决定采用“交叉缝合”与“自体移植”结合的策略:从前臂截取一段静脉,桥接手掌缺损的动脉;肌腱因长度不足,需将断裂部分错位对接,再用显微线固定。“就像把两把乱麻梳理成辫子,每一步都要精确到0.1毫米。”主治医师张文忠形容。
“离断肢体缺血超过6小时,细胞会不可逆坏死。”手足外科副主任医师刘宏君强调。尽管吴师傅卡在时间线上被送医,但污染和损伤程度远超常规案例。手术团队争分夺秒,在显微镜下完成骨骼固定、肌腱缝合、血管桥接和神经吻合。最终,手术历时6小时成功收官。
术后几天,吴师傅的断掌逐渐红润,毛细血管反应良好。“肢体存活只是第一步,功能恢复才是终极目标。”王天亮表示,患者需接受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练习、感觉再教育等。如今,吴师傅的手掌能够轻微活动,“虽然还没力气,但能感觉到温度,医生说这是神经在‘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