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再叠加环境、遗传因素,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群体成为脱发门诊的就诊人群。”4月9日晚,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皮肤疾病诊治中心副主任医师程茹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程茹虹表示,近年来,因脱发来就诊的患者中,出现了不少年轻人的面孔,他们中既有90后,也不乏00后。这些年轻人往往比已经发生明显脱发的中老年人群更积极地前来就诊。“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与年轻人对健康和外形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他们的职业和婚恋需求相关。一些年轻人刚步入社会,或者从事的职业对外形条件要求较高,因此他们比中老年人群更愿意趁早解决脱发问题。”
从事金融、互联网工作人群脱发比例要高一些
程茹虹介绍,脱发疾病类型多样,其中最为多见的是雄激素性秃发(又名脂溢性脱发)和斑秃。雄激素性秃发与遗传、双氢睾酮及毛囊敏感性增高、炎症与微环境等因素有关,而并非所有患者的雄激素水平都升高;斑秃则受到遗传、免疫、精神、情绪因素等多因素调控。此外,到医院就诊的患者还可能受到休止期脱发、头癣、瘢痕性脱发和先天性脱发等困扰,病因各不相同。
“斑秃也被认为是一种多基因病,儿童、青壮年、老年等各年龄层次的人群都可能会发生,儿童期发病并不少见,与过敏体质有一定相关性,而且更难治;雄激素性秃发往往是年轻人占据的比例高。”程茹虹说,00后人群脱发的类型中,相当一部分属于早期的雄激素性秃发。她强调,雄激素性秃发并不是只发生在男性身上,女性同样可能患病,且雄激素性秃发遗传也不是“传男不传女”。
程茹虹了解到,不少来就诊的年轻人存在熬夜、晚睡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习惯往往源于工作压力、学业压力等因素。“从事金融、互联网工作的人群出现雄激素性秃发的比例往往要高一些。”程茹虹指出,对于年轻人来说,吃夜宵或常吃重油、重辣食物等,也会诱导脱发的发生。虽然遗传因素不能改变,但后天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值得重视。
同时,程茹虹提醒爱美人士,不当的减肥方式也可能导致脱发。
在门诊中,程茹虹曾遇到一名00后女孩,BMI在正常范围内,但她还是希望可以更瘦一点,于是在一段时间内严格限制碳水摄入,体重确实下降了,但也引发了休止期脱发,每天掉两三百根头发。经过医生指导,女孩合理饮食、规律休息,最终恢复了毛发健康,她也明白了不能过度追求低体重的状态。
评估是否脱发:每日头发脱落数量阈值为100根
对于网络社交平台上销售的“防脱发洗发液”,程茹虹表示,其效果因人而异。对于脂溢性脱发的年轻人,选用适宜的洗发水能改善头皮微环境,对治疗有一定效果,但如果是斑秃等免疫相关性脱发,用防脱洗发水效果有限。
那么,如何评估自己是不是脱发了?程茹虹给出了评估标准:正常生理状态下,平均每天有30—80根头发脱落,同时也有相应数量的新发开始生长,这样头发数量得以保持恒定,不会出现秃发。如果每日头发脱落数量超过100根,可能提示存在一定的疾病状态。
程茹虹进一步指出,“目前来医院的年轻脱发人群中,大部分还是以药物治疗为主,部分患者还可以采取微针、低能量激光、PRP、植发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治疗和管理。选择植发的人群中,90后不少,这并不是说年轻人脱发更严重,而是因为他们更愿意去尝试植发。”据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