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城事

外国友人沉浸式体验泰州早茶文化

外国友人点赞泰州早茶文化

感知一座城市从美食开始。4月9日上午,泰州海陵区委宣传部组织开展“打卡海陵”活动,邀请7名在泰州学习、生活的国际友人,走进百年老店“海棠春”,近距离观看非遗技艺表演,品尝特色泰州早茶,解码藏于市井中的东方生活美学。

清晨,泰州老街飘散着淡淡桃花香气。老街南侧有着百余年历史的海棠春茶社前人头攒动,泰州非遗“蒋氏跳面”第四代传承人蒋广义师傅,正在为他临时新招收的几名洋徒弟传授看家本领。跳面的制作方法是将和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一根木棍一头固定,人跨坐在另一头,通过杠杆原理,让面团均匀挤压,最后再擀成薄片,切成细条。这样压制出来的面条,口感更紧实。

来自孟加拉国的加博(中文名)、印度尼西亚的高晶晶(中文名),在师傅指导下轮流上阵压面。“我们国家也有一些手工做的面,像这样用木棍压出来的面条,还是第一次见到。”在泰州学习生活一年的加博,不但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还能听懂师傅蒋广义讲的海陵方言。

蒋广义边教授技艺边和洋徒弟们讲述跳面的传承。大家纷纷惊叹,非遗技艺不仅是门老手艺,更是一方水土与世代匠心的对话。

作为泰州早茶的扛把子,手工干丝制作可谓一绝。干丝制作省级非遗传承人——77岁的刘明喜,有着近60年的切干丝从业经历,切干丝表演堪称“舌尖上的微雕”。只见他手持薄刃菜刀,将一块厚度2厘米的白干按在案板上,手腕轻抖如蝴蝶振翅,切出30片薄如蝉翼的干丝片,加工后的细干丝可以穿入针孔。

爽口的烫干丝、浓郁的鱼汤面、鲜香的蟹黄包……再配上特色点心、小菜,吃一口满口生香,惹得一帮外国友人赞不绝口。

吴驰 毛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