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耕耘、收获……让学子们在校园微农场感受“农耕+烹饪”的劳动教育奇妙之旅,这是无锡市新洲小学积极探索并走出的一条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之路。
“我校与康明斯公司、联心嘉园社区合作,打造出了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再生微农场”,校长顾丽英说,学校将微农场命名为“耘之洲”,结合紧邻的“味之洲”烹饪社,让学生在“耕”与“烹”中实现知识与实践结合,不出校门就能参加劳动教育。
在“耘之洲”微农场,学生们变身“小农夫”,每日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体验着播种、耕耘、收获的全过程。学生们在种植与养殖的实践中,不仅学到了农业知识和技能,体会到了劳动的不易与收获的喜悦,而且培养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劳动的热爱。
“耘之洲”微农场的意义不止于农事体验,它更是一个跨学科学习的大舞台。在劳作过程中,数学知识用于规划种植面积、计算种子数量;科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土壤成分与肥料的运用;艺术灵感则在设计农场布局、装饰轮胎等创意活动中迸发。学生们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这种跨学科学习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还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当学生们在“耘之洲”微农场收获了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便可以走进紧邻的“味之洲”烹饪社。在烹饪教室里,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将食材变成一道道美味佳肴。从洗菜、切菜到烹饪、调味,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挑战与乐趣。学生们不仅学会了烹饪技巧,更了解了食物从原材料到美食的蜕变过程。这种将食材的来源与制作过程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们更加珍惜食物,培养了感恩之心。
该校采用将传统节日与饮食文化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味之洲”烹饪社的活动设计别具匠心。在不同节气,学生们制作与之对应的特色菜品,感受着不同季节的饮食文化。比如在清明时节,制作寒食蛋,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冬至时,一起包饺子,体会传统节日的快乐。这些活动让学生们增强了文化自信。
该校“耘之洲”微农场和“味之洲”烹饪社的结合,让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掌握了多样化的劳动技能。低年级学生可以从简单的种植和洗菜等基础劳动入手,培养动手能力和劳动意识;中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参与到更复杂的种植规划、养殖管理以及烹饪创作中,提升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这种分阶段、分层次的劳动教育模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劳动活动中得到成长。
通过“耕”与“烹”的结合,新洲小学让学生们在校园里就能体验到劳动的乐趣与意义,实现了劳动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真正做到了让劳动教育为学生成长赋能。 朱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