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大江苏

耗时8年,约180万个针脚

盐城女子绣出22米长《清明上河图》

十字绣品上,各色人物、喧闹集市栩栩如生 通讯员供图

远山树景,层次分明;亭榭瓦砾,井然有序;迎亲队伍,栩栩如生;喧闹集市,活灵活现……历时8年零1个月,约180万个针脚,盐城市大丰区市民冯亚琴绣的长22米、宽0.7米的“鸿篇巨制”《清明上河图》,日前完工。

通讯员 周珮珮 李文浩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菲

病情缓解,决定挑战绣《清明上河图》

很多人将绣十字绣当成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但对于大丰区大桥镇52岁的冯亚琴而言,是她患病后的一种疗愈方式。

2014年1月的一天,冯亚琴在送儿子上学返回途中,突然浑身僵硬无法行走,辗转各大医院一直查不出确切病因。此后四年时间,冯亚琴一直奔波在与病魔抗争的路上。

“之前我绣过《八骏图》《流水生财》等十字绣作品,不过画幅较小。2017年随着病情得到缓解,我决定挑战一下自己,绣一幅长卷。”冯亚琴坦言,她不想把大把的时光浪费掉,希望能绣一幅超大作品留给后世,所以选择了《清明上河图》。

仔细端详这幅长卷绣品,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从远郊到闹市,从山水到楼船,从人物到骡马,绣品上的场面繁复却情节连绵,移步易景却毫无杂乱之感。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牲畜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尽显其娴熟的绣工技巧。

历时8年零1个月,这幅长卷绣品完工

“如果把22米的长卷竖起来,大约有七八层楼那么高。每一针都需要仔细参照图纸,不能有丝毫分心。我光参考的画稿就有278页,所用的彩色丝线有四十几种。”冯亚琴介绍,《清明上河图》中有几百个人物形象,牛、马、骡、驴几十匹,大小船只几十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还有数不清的树木和街景,这对于技艺要求很高。

刚开始,身边很多人不太理解,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冯亚琴坚持了下来。

从打点到钩线,都是她一个人完成的。舍不得购置专业绣架等设备,她就用桌凳自己搭建。为了使刺绣轻松一些,她还自制了保护手指的布顶针,每天花在十字绣上的时间有7小时左右。

“闲着也是闲着,今年绣不完就明年继续绣,绣布的长度是固定的,而我的生命是不固定的。”冯亚琴觉得,“无论生活如何艰难,只要心中有信念,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今年3月20日,历时8年零1个月,约180万个针脚,冯亚琴终于完成这幅饱含心血的“鸿篇巨制”《清明上河图》。

“过去这么多年,家人为我付出的实在是太多了,我希望自己也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冯亚琴表示,如果遇到有缘人,她愿意转让倾注了8年心血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