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解质饮料逐渐走入大众视野,不管是专业选手还是日常健身人群,甚至是久坐办公室的白领阶层,都习惯来上一瓶电解质饮料。
这类饮料是否适合所有人?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副主任护师袁素洁。
电解质饮料“补水”效率更高
电解质饮料是经过科学配比而成的化合物溶液。由于含钠、钾、钙、镁等离子,可快速补充因出汗、腹泻等流失的体液,缓解脱水症状 。相比白水,含电解质的液体吸收效率提升30%—50%。它还能维持体液渗透压,防止酸碱失衡。
运动补液分三个阶段
袁素洁介绍,运动前半小时最好摄入300—500毫升水,对维持体温恒定、延缓脱水发生有益。运动前15—20分钟补充400—700毫升水,可分次饮用。因为口渴的发生落后于机体的实际需要情况,不能在感到口渴时再喝水。
运动中补水的目的在于防止过度脱水及过热引起的运动能力下降。运动中每15—30分钟补充150—200毫升运动饮料。在热环境下,运动饮料可以迅速地被组织吸收。一般补充总量为800—1000毫升/小时。
此外,目前流行运动饮料冲剂,或称固体饮料,需要自己调配,一般多用纯净水冲溶,应该注意产品说明中兑水量,尽量调配成低渗饮料,切忌直接加到市售的运动饮料中混合饮用。
运动超1小时可补充电解质水
什么情况下需要补充电解质水?运动超过1小时,会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流失,此时补充电解质水可以帮助身体快速恢复;高温作业人群此时饮用电解质水可以帮助补充体内随汗液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在腹泻、呕吐、大出血后,患者适量饮用电解质水可以补充机体丢失的体液,预防脱水。服用电解质的种类、用量及用法需要遵照医生的指导。还有一些特定状态,比如术前、胃肠道检查前的肠道准备时、电解质失衡时,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电解质水。
需要注意的是,电解质水并不是适宜所有人。下列人群在饮用电解质饮料时需要特别注意。高血压、肾脏疾病人群慎用;儿童青少年出于少摄入添加糖的考虑,也不推荐,但是我们推荐儿童青少年在中等强度训练课和长时间室外活动时饮用;普通人群无需额外补充电解质饮料。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梅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