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5版:人社·民生

盐城市大套第一抽水站管理所文化润脉护水有方

四月,人间向暖,万物新生。走进盐城市大套第一抽水站管理所,春阳和煦,河水激荡,杨柳吐翠,鸟语花香,宛如一幅催人奋进的水墨画卷。

“水利万物,文化铸魂。近年来,我所坚持以队伍建设强基,以实干担当筑堰,精心创建‘一泓江水润民生’党建品牌,扎实开展‘引江济黄’水文化品牌建设,为推进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凝心铸魂。”大套一站负责人表示。

通讯员 周永健 陈胜瑜

文化铸魂,筑牢思想根基

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符码,更是水利人扛在肩上的使命、融入血脉的担当。大套一站长期致力于站史文化、治水文化、古黄河文化的挖掘与研究,并将其作为“引江济黄”水文化品牌的重要内容,让干部职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水文化熏陶,逐渐滋养出“献身、求实、卓创、惠泽”的引江济黄精神。

走进治水文化园,首先看到是手握耒耜、仪态庄重的大禹像,下面碑文记载着这位伟大水利先师的丰功伟绩,园内还融合了习近平治水论述、新时期水利精神、“十六字”治水方针、黄河夺淮入海等治水元素,讲述着古今治水人历尽艰险、不懈奋斗的精神品格。生态科普园是一个集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等科普教育与自然保护于一体的水情教育场所,包括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水工建筑及鸟类植被等四大科普区,是为单位职工、中小学生及适龄青年开展水情科普教育的重要载体。引江济黄陈列馆内已经泛黄的工资条、80年代的手写笔记本、老式的柴油翻水机组……看到建站50年来的老照片、老物件、老档案,无论是参与单位组建已退休的老同志,还是刚刚参加工作的“00后”,都会由衷产生一种对单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人才强基,激发创新动力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是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法宝。近年来,大套一站积极搭建人才培养平台,高质量推进基础培养,针对性实施专项培养,通过内部培训、外部提升、学习交流等多种方式,提升职工的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坚持“科技+创新”工作基调,建立完善鼓励创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机制、氛围,对有创新成果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营造敢于创新、乐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全面拓展“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实用功能,开展身边的榜样、立足岗位比贡献、我为单位献一策等活动,为促进单位长远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据了解,“李兵同劳模创新工作室”由江苏省先进工作者、盐城市劳模李兵同同志领衔,作为市水利局直属唯一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取得了多项科技创新成果,他们参与开发的风险管控可视化系统、机组测振系统、高压柜红外测温系统等项目,得到各级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赞誉。2023—2024年,工作室学员连续两年获得市级技能大赛冠军,充分展现了工作室在人才基础培养和技能专项培养方面的实力。

党建筑堤,守护一方安澜

大套一站作为盐城市唯一向废黄河调水的提水泵站,担负着废黄河灌区内滨海、响水、阜宁三县以及黄海新区、滨海港区、省属农场和盐场的抗旱排涝和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的重任。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多年来,他们始终秉持“抓党建、带主业、提服务、促发展”工作理念,精心打造“一泓江水润民生”党建品牌,使党建工作服务并服从于防汛防旱主业发展大局,真正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全面贯通。按照“节约优先、因地制宜”的原则,规划改造了一批党建活动场所,党建主题园是党员干部接受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渠道;多功能党员活动中心是开展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清源廉韵”实践中心是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的重要平台……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下,全体干部职工充分展现水利人的担当,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扎实推进防洪水、战梅雨、抗强台、保供水工作。截至4月16日,大套一站2025年已经累计开机69天,运行4072台时,翻水1.46亿方,有效保障废黄河沿线、灌区内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队伍强、文化兴,是大套一站连续高效运行的底气。我工作三十多年,一直坚守在工程运行一线,一年运行最多时达237天,带班期间正常24小时不能离开运行区域,户外巡堤查险,室内设备巡检,样样都不能马虎,遇到设备故障,常常是故障不除人不离开。”李兵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