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江苏文脉

文脉里的江苏·读城

来徐州解锁 “成语里的彭城”

如今戏马台成为徐州必打卡景点之一

五省通衢,匾额见于徐州古黄河南岸的牌楼

俯瞰九里山

徐州传统非遗名菜霸王别姬

自古彭城列九州,徐州的豪迈与气度,在江苏独树一帜。近日,文脉君走过了六朝古都南京、江河交汇的镇江,本期“文脉里的江苏·读城”,我们来到了徐州。

徐州历史悠久、风景如画,更是很多成语典故的发源地。“十面埋伏”“四面楚歌”“萧何月下追韩信”“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都源自徐州这片土地。

五一假期将至,何不将徐州列入行程?循着成语的足迹,开启一场别样的彭城文化之旅。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宋经纬 郑阳/文 郑阳/摄

楚河汉界

玩过象棋的朋友都知道,象棋盘上有一道“楚河汉界”。“楚河汉界”真的存在吗?背后有怎样的故事?这要从波澜壮阔的楚汉相争说起。

秦末暴政,民不聊生,各地民众纷纷揭竿而起。项羽和刘邦所代表的两方阵营成为反秦的主要力量。项羽歼灭秦主力,刘邦直取关中,楚汉战争的序幕拉开。

随后几年间,楚汉双方在中原大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尤其是在荥阳(今河南境内)一带。荥阳地处黄河南岸,是连接关中与关东地区的交通要道,控制了荥阳,就等于掌握了中原地区的战略主动权。

长期对峙中,双方逐渐形成了一条相对稳定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就是后来象棋盘上“楚河汉界”的现实原型。虽然地理上的“楚河汉界”与徐州相距甚远,但历史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灭秦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徐州)。户部山的戏马台,是当年项羽阅兵的地方。西楚霸王时常登上戏马台,看演武、观阅兵,尽显问鼎天下的雄图。

戏马台的布局依山岗地形逐步上升,错落有致。如今,景区内以风云阁为界,南半部为陈列区,北半部为园林游览区。漫步其间,仿佛穿越回那段历史长河,感受一代霸王的壮志未酬与悲壮人生。

除了拍照打卡,戏马台还有个“隐藏玩法”哦!在巨鼎北侧的棋盘广场,布置着石桌、石凳、棋盘,地面上还有若干硕大的棋子。可以约上朋友,来此处展开一场智慧与策略的比拼,共下一盘大棋。

十面埋伏

从电影到电视剧,从戏曲到歌曲,“十面埋伏”这个词无疑是一位“跨界选手”。而十面埋伏的发生地,正是徐州九里山。

回到楚汉相争时期,刘邦以识人善任著称,破格拜韩信为大将。韩信受命率领三十万精锐自齐地挥师南下,如利刃截断项羽西退彭城的咽喉要道,迫使项羽的军队一路撤退至垓下(今安徽灵璧沱河北岸)。

楚军被围困在垓下,犹如笼中之鸟。夜里,刘邦命汉军四面唱起楚歌。楚军听了,思乡之情愈发浓烈。项羽自知大势已去,悲从中来,吟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最终,他在乌江边自刎身亡。

徐州九里山,这座东西绵延九里的山脉,在冷兵器时代无疑是一块天然的战略要地。《江苏文库·研究编》之《江苏地方文化史·徐州卷》中记载,相传项羽就是在这里中了十面埋伏之计,被汉军包围在九里山前马场湖一带。

尽管垓下之战的主战场不在徐州,但九里山作为楚汉相争的重要节点,被赋予了这一典故的纪念意义。

九里山不仅见证了楚汉战争的烽火连天,也是多个王朝更替的历史见证者。从秦末的刘邦与项羽,到唐代的朱全忠与时溥,再到明代的朱棣与朱允炆,这里都留下了他们争霸天下的痕迹。

走在九里山,不妨戴上耳机,听一曲《十面埋伏》,在山谷间仿佛能感受到四面楚歌的悲鸣。而当你摘下耳机,眼前是一片郁郁葱葱,鸟语花香,山峦环抱,这一刻的宁静显得尤为珍贵。

霸王别姬

雉羹、羊方藏鱼、麋角鸡、“霸王别姬”(甲鱼炖鸡)、龙门鱼、乐天鸭子、油淋鱼鳞鸡、回赠肉、地锅鸡……徐州的美食,让人哈喇子直流。

徐州悠久的历史底蕴,孕育了别具一格的美食文化。徐州名菜“霸王别姬”,乍一听还真有点摸不着头脑,实际上这菜大有来头。

“霸王别姬”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意是描绘英雄末路的悲壮场景。而这道美食,则是徐州百姓为了纪念楚霸王项羽与虞姬的凄美故事而精心创制的。

相传,京剧大师梅兰芳曾在徐州演出《霸王别姬》,引发全城轰动。演出结束后,东道主设宴款待,其中一道菜尤为引人注目:白瓷盆中,鳖漂浮在汤面,四爪张开,盆底则藏着鸡肉。用筷子一拨,鳖的甲、壳、肉便轻松分离,口感既似鸡又似蛙;而鸡块也是酥软如豆腐,入口即化。梅兰芳品尝后,对这道菜赞不绝口。

鳖与别、鸡与姬谐音,鳖鸡就是“别姬”,配合得如此巧妙,令人回味无穷。

项羽对虞姬的深情厚意,无疑是他性格中最为人称道的一面。来到徐州,一定要亲自品尝这道独具风味的“霸王别姬”。

五省通衢

大家都听过“五省通衢”这个词,它是对运河城市徐州的赞誉。那么,徐州何以被誉为五省通衢?这一说法在《江苏地方文化史·徐州卷》中得到了确凿的阐述。

该书主编赵明奇介绍,“通衢”原本意指四通八达的道路,在这里形容徐州在特定历史时期交通发达,交流往来便捷。“五省”则是指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南河总督黎世序倡建徐州黄河牌楼时,所涵盖的直隶、山东、江苏、安徽、浙江这五个运河沿线的省份。

此前,学界对于徐州“五省通衢”这个概念存在一定争议。实际上,长江流域的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皆溯运河而上,与徐州相连,所以说徐州连接九省也不止。如果再细究《禹贡》故道、汴泗交流以及各时代水陆联运情况,徐州几乎可通达天下。

如今,运河之上风光旖旎。“淮海第一关”、黄楼、子房山等景点,都值得去看看。诗人白居易自幼生活在徐州,其诗句“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便是对徐州运河胜景的生动写照。

在徐州庆云桥东的黄河故道南边,矗立着一座四柱三楼式木牌楼。牌楼正中横匾的北面书“大河前横”,南面书“五省通衢”。如果有机会到这里来玩,记得抬头看看,这里将是专属你的小众打卡点。

《江苏文库·研究编》

之《江苏地方文化史·徐州卷》

辕门射戟、风云变幻、孺子可教、四面楚歌、四冲六达……

关于徐州的成语还有很多很多。

你还知道哪些藏在徐州的成语?

关注江苏文脉公众号,留言分享给文脉君吧!

下一站“文脉里的江苏·读城”想去哪儿?也请留言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