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匍匐”“尴尬”“亵渎”“喷嚏”“邋遢”……这些常见字,不少中小学生看了都认识,提笔时却写不出来。常写错字、好字难寻,当前,一些中小学生书写能力不强,不少人都面临提笔忘字的情况。如何让孩子们认识汉字之美,爱写字、写好字?
如今,随着手机、电脑的普及,不少人在生活中都存在“汉字失写症”。特别是一些中小学生只在完成课堂作业时动笔写字,大多数时候靠拼音输入法打字,有时使用拍照、语音转文字等技术手段代替笔记。
天津一名小学生家长周先生说,孩子有时提笔忘字,对一些汉字的笔画结构、偏旁部首记忆模糊,经常需要上网查某个字怎么写。
湖北省一位中学教师饶舜也表示,从作文阅卷的情况来看,目前学生的书写水平大不如前,写字较好的学生仅占三成左右,不少学生平时很少花时间练字。
与此同时,受网络流行语影响,“造词”、错字的情况越来越多。有的未成年人喜欢使用“稀饭”“集美”“针不戳”等谐音梗,还有些习惯用“XSWL”“U1S1”等字母、数字、符号组合代替文字表达。“不少网络词汇不仅成了中小学生的口头禅,还出现在孩子们的考卷上、作文中。”饶舜说。
导致青少年书写能力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电子产品使用率上升、写字频率下降。除此之外,纸质阅读时间有限、对汉字的文化艺术底蕴科普不足、书法师资力量欠缺等也是重要原因。
中小学生书写水平下滑的现象已开始受到各方关注。去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提出培养良好书写习惯、提高规范书写水平、传承优秀汉字文化、规范校园用字等举措。
业内人士认为,学校、家庭、社会要进一步形成合力,让青少年重视规范汉字书写,能写字、爱写字、写好字。
从学校教育来讲,要充实书法教师队伍,完善书法课程体系。专家建议,可将书法史、书法美学、书法艺术等内容纳入中小学教学系统,完善对学生汉字书写教育的考评体系,增强学生对汉字的认同感;同时补充书法教师,邀请校外专家对现职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专家建议,家长要引导孩子认识书写的重要性,鼓励孩子临摹字帖、认真书写,帮助其挑选质量好、适合孩子年龄段的书写和指导工具。
此外,互联网对青少年影响较大,要守好网络文字规范性的底线。专家建议,内容平台有必要通过AI工具进一步完善对创作者的文字规范提示;发挥媒体、研究机构、语言文字行业专业协会等机构的合力,形成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良好风气。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