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7版:人社·民生

科学防控小麦赤霉病 保障夏粮稳产增收

——致广大农民种植户的一封信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可防不可治,一旦暴发将造成减产甚至绝收,赤霉病麦毒素威胁人畜健康。

一、抢抓防控关键期,落实“见花打药”

预防为主、主动出击。最佳防治时期为小麦扬花初期(扬花5%—10%),即“见花打药”。流行风险高的地区第一次用药5~7天后用好第二次药;对高感品种、生育期极不整齐和扬花期遇连阴雨天气的区域或田块,第一次药后5天左右开展二次防治;若扬花期遇阴雨天气,可选择雨隙或抢在雨前施药,药后6小时内遇雨要及时补治。

二、科学选药用药,提升防控效果

及时主动喷施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等高效药剂及其复配制剂,并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品种。第二次用药严禁使用(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停用多菌灵等抗药性较高的药种,同时要严格按照标签要求,使用农药剂量与次数。要做到药肥与抗逆增产植调剂混喷、“一喷三防”,实现防病虫、防倒伏、防干热风、提单产的目的,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

三、推广高效施药技术,强化统防统治

推荐使用植保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高效器械提升药效。用足药量水量,无人机作业需控制亩用水量(2升以上),并添加沉降剂以提高雾滴附着力;手动喷雾器亩用水量不低于30公斤。

农民朋友们,请抓住当前防控窗口期,科学用药、精准施治,共同筑牢粮食丰产防线!

盐城市植保站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