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镇村志集中发行仪式举行,共同见证首部江苏名社区志《江苏名村·引江社区志》和《沿江街道志》《明珠街道志》《野徐镇志》《胡庄镇志》4部镇街志的正式发行。
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名镇名村志编纂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体制,按照“八到位”要求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机构到位、人员到位、规划到位、经费到位、设施到位、工作到位。该区史志办充分挖掘名镇名村志资源,拍摄了系列宣传片《史说高新》和《红色档案见证高港红色历史》,编印了《高港区红色故事》,为各地各部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参考材料。向圩岸等社区赠送镇村志等史志书籍,打造“红色书柜”。引江社区通过编修志书,充分挖掘乡土文化,留存历史记忆,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添文化内涵,打造的乡村旅游综合体项目,高峰时段日接待游客五六千人。
据高港区副区长于勇军介绍,近年来,该区累计出版15部名镇名村志,即将在全市率先实现镇街志出版全覆盖。他要求全区上下要充分开发利用地情成果,积极助推特色镇村建设,把编纂志书的过程作为宣传推介、服务发展的过程,使志书成为地方的“历史名片”“精神名片”,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
“修志问道,鉴往知来。”泰州市党史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吉森表示,首部江苏名社区志《引江社区志》的出版发行,是高新高港镇村志编纂的一个新高度,也是泰州地方志工作的一件大喜事。这个首部,是敢想敢拼“抢”过来的,是一笔一画“雕”出来的,是群策群力“抬”起来的。
口岸街道引江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栾庆兵表示,这部社区志承载着对故土的深情回望与未来的美好期许,是乡村振兴的“文化名片”、基层治理的“智慧宝库”、乡愁传承的“精神纽带”。志书中特别设置“圩田留踪”专栏,记录因1996年泰州引江河开挖及沿江高等级公路修建,全境约有四分之一的住户搬迁,旧有圩田格局被打破,社区居民念念不忘的圩田情结,让这份乡愁记忆跨越时空、代代相传。
毛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