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世界卫生组织(WHO)“阳光中国”学校心理健康干预与评估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建设项目启动仪式在西浦附校举办。吴中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吴中区教育局副局长孟晓庆,西交利物浦大学高级副教授闫嵘,英国利物浦大学教授Atif Rahman等领导、嘉宾出席了启动仪式。
刘蕴曌 施晓祥 张珣
该项目将依托利物浦大学(UoL)与西交利物浦大学(XJTLU)的紧密合作关系,充分借鉴利物浦大学“SHINE”项目的前期经验,旨在通过科技赋能心理健康教育,探索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在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创新应用,通过提升教师和家长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促进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识别并处理学校和家庭环境中常见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活动开始前,与会嘉宾在西浦附校校方的陪同下参观了校园。作为项目的重要实践场景,西浦AS自然中心真实、开放且多元的教育空间给嘉宾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然农场、营地帐篷、设计工坊、自然菜园、生态池塘……在这里,西浦附校将自然生态与心理教育深度融合,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沉浸式体验的创新场域。嘉宾们认为,这种打破教室围墙的教育模式,让课程真正回归了生活本源,让孩子们在开放的场域和多元的互动中学会情绪调节,也在触摸自然、对话万物的过程中,找到真实的自我,真正建立与自我、他人及环境的联结。
启动仪式现场,西浦附校执行董事、副校长金文妹女士致欢迎辞。项目英方负责人Atif Rahman教授致辞,他从国际视角强调,学校是早期干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平台。“阳光中国”项目将借鉴利物浦SHINE项目的经验,并将其与中国文化相结合,通过教师培训、家庭支持和数字化、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适合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项目中方负责人闫嵘教授致辞指出,在中国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背景下,青少年面临学业竞争与数字化冲击的双重压力,“阳光中国”项目通过中外合作将国际前沿经验与中国本土实践结合,构建家校协同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心理健康教育平台。这一平台的搭建不仅是解决当下问题的关键举措,而且对推动中国乃至世界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现场,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学院金蕾博士、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学院温润博士、西交利物浦大学影视与科技创意学院盛誉博士作为项目组子课题负责人分别发言。西浦附校党支部书记、副校长梁小萍女士系统地分享了西浦附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实践,并宣布西浦附校(全员)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师上岗培训班开班。随后金文妹与Atif Rahman共同为项目揭牌。
此次活动还举行了专题圆桌论坛,在场嘉宾围绕“逆境中的成长力:从厌学到抗挫,如何陪孩子走出低谷?”展开深入探讨,为项目深化提供了多元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