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聚焦

苹果手机归乡?

关税战画出的“制造业回流美国”大饼不好啃

大图:当地时间2025年5月1日,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顾客在Westfield UTC购物中心的苹果店前走过 小图:当地时间2025年5月5日,美国纽约,一家Skechers商店

美国加征关税正引发连锁反应——全球第三大运动鞋品牌斯凯奇宣布退市,苹果公司预计二季度成本将增加9亿美元……特朗普政府试图以高关税推动制造业回流的算盘,在复杂的全球供应链现实面前,正遭遇严峻挑战。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新月 杜雪迎

视觉中国供图

关税风暴中的美企生存危机

当地时间5月5日,全球第三大运动鞋品牌斯凯奇宣布退市,引发市场震动。有分析认为,斯凯奇此举是对当前关税风波的回应。

据悉,在新关税政策下,一双原本售价1100元的球鞋,如今消费者要支付近1700元。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此前,包括耐克、阿迪达斯、斯凯奇在内的76家鞋企联名致信美国白宫,请求豁免所谓的“对等关税”,称这些关税对鞋类行业构成了“生存威胁”。若政策持续,部分企业恐面临倒闭风险。

自上台以来,特朗普政府毫不讳言,希望通过高关税等手段吸引制造业回流。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白明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制造业回流是愿望,与现实不一定一致。“想要制造业回流,需要很多条件。或者说美国有无比较优势,上下游链条是否完整、是否能够支持产业回流,这些东西都不是一厢情愿的。要根据具体的项目来看,哪些制造业回流是有优势的,哪些是困难的,这些不能一概而论。”

现实是,目前这一政策已经给美国本土企业带来不少负面影响。以苹果举例,苹果CEO库克5月1日透露,关税将导致公司成本在今年第二季度增加约9亿美元。“苹果在美组装iPhone”一时间也成为热门话题。

但从舆论和分析来看,目前在美国制造苹果手机有一定难度。

据央视新闻,日前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发表题为《特朗普政府为何不能在美国制造苹果手机》的文章,深刻剖析了这一问题。

文章称,现在美国政府希望苹果公司在美国生产智能手机,有人预测,如果完全在美国组装,那么苹果手机的成本将会提高。而苹果公司的生产很难转移到美国的原因,并不单纯是人工成本,更大的问题在于无法转移几十年间建立起来的复杂全球供应链。苹果手机的新机型是由大约2700个不同零部件组成的精密拼图,而苹果在28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87家供应商。

数据显示,目前只有不到5%的苹果手机零部件在美国制造,包括玻璃外壳和部分芯片。其余大部分零部件由中国大陆制造,大部分高科技零部件在中国台湾地区生产,其他一些关键零部件则在韩国和日本制造。苹果公司的全球供应链网络很难轻易被美国加征关税瓦解。

有分析指出,若脱离原有的供应链体系,在美国生产iPhone手机,其售价将是原来的三倍以上。

制造业回流美国的幻象

库克曾表示,如果美国能够实现制造业高度自动化,苹果可以考虑将iPhone的组装业务转移回美国。“我需要机械臂,当美国有足够数量、足够精准度的(工业)机器人,iPhone产能就可以回到美国。”

早在十年前,库克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明确表达了中国对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性。他指出:“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这(成本)不是我们来中国投资的原因,而在于技术。某项技术的集中度,以及技术类型的丰富性。苹果生产需要非常先进的工艺,我们在工艺方面所要求的精度是世界最高水平的,而中国的工艺技术非常精湛。”

这不得不提起“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老话题。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就开始大力“去工业化”,把大批制造业转移到国外,自己专注搞金融和高科技,结果造成工厂关闭,工人失业;技能断代,技术链断层;从“工业美国”变成“消费美国”。如今,想要制造业回流的美好愿景,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苹果手机之类的高端产品具有非常复杂和广泛的制造系统,苹果公司在先前贸易和投资较自由的时期里,已多年将其手机的制造、装配等绝大部分放在中国,要转移谈何容易。这么大、这么广泛、这么复杂的制造系统从一个国家搬到另一个国家,就算有决心,也很难在较短时期内取得较大效果,何况这个决心是可疑的,因为特朗普多变,实施这个政策方向的力度和决心有可能变化。”

回溯历史,美国政府曾多次试图通过提升关税来摆脱经济困境,但都未取得预期效果,反而加剧自身危机,还对世界经济造成冲击,损人害己。历史教训在前,特朗普政府仍执迷于加征关税。时殷弘认为,特朗普政府将关税视为讹诈和勒索工具,企图以此强迫别国妥协让步。“这是特朗普多年来的‘信仰’,认为关税可以增加政府收入,可以促进美国本身制造业发展,可以作为筹码迫使他国交出其他重要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