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国内

女子冒用别人学籍上中专后放弃学历 多年后发现自己学籍也被冒用

邓州市教体局给翟某某的回复中称,要求对二人批评教育

河南邓州的翟某某发现当地教育系统有两个公办教师可能冒用了她的学籍和成绩,经她举报后,教体局仅仅批评教育让她难以信服。更让她心中难以平静的是,她曾经也用他人的学籍参加中考,后来因为不愿顶着别人的名字生活,毕业后放弃了中专学历自谋生路,没想到多年后发现自己也遇到了遭他人冒用学籍的情况。

5月8日,邓州市教体局一位工作人员向现代快报记者回应,经调查,当地确实有一名在职教师曾冒用翟某某学籍参加中考。目前,已将调查结果回复给反映人,并参照相关规定做了处理。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宋体佳

两次中考“落榜”后,她用别人学籍考上中专

1980年出生的翟某某是河南邓州人,1996年,她在邓州市赵集镇第一初级中学(下称一初中)参加中考。

“当时考了400多分,没收到录取通知书。这个分数公办师范可能不够,民办师范(师资班)还是可以上的。”翟某某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当时邓州的教育政策规定,不允许学生复读后再参加中考,但成绩好的例外,中考成绩350分以上的还可以免费复读。

在这种情况下,翟某某选择留在一初中复读,并于1997年二次参加中考。这一次,翟某某的考试成绩依然只有400多分,仍未收到录取通知书。

两次中考后都未收到录取通知书,翟某某转入赵集镇第二初级中学(二初中)复读,并于1998年第三次参加中考。

翟某某称,第三次参加中考,她在老师安排下,借用了二初中辍学应届生赵某的学籍参加考试。这一次,翟某某考分有了很大的突破,总分550分她考了525分,顺利被南阳市农业学校(中专,下称南阳农校)录取。

同名者做了教师,她怀疑成绩和学籍被冒用

1998年到2001年,翟某某以赵某之名在南阳农校学习。毕业后,她的学籍和毕业证上的名字也都是赵某。

“之前啥也不懂,只知道用别人的名字学习不自在。后来上了几年中专,知道这属于冒用学籍,不是好事。”翟某某称,因不愿顶着别人的名字生活、工作,毕业后她放弃了中专学历,开始自谋生路。她说,因为没有学历,工作和生活都不是太顺利。

2024年初,已在山东安家的翟某某偶然从老同学口中得知,老家赵集镇有两名公办教师的姓名和她差不多,学籍信息也有重叠之处。这个消息让翟某某大吃一惊,她怀疑自己1996年和1997年先后两次中招成绩和学籍被人冒用了,随后向当地监管部门反映。

翟某某称,去年3月27日,邓州市教育体育局向她做出回复,确实有人冒用了她的学籍,但并没有顶替其成绩去上学。

“按照我的入学时间算,1995年还没到参加中考的时候,她们是怎么用我的学籍考试的?”翟某某称,教体局的回复内容无法让她信服,处理方式也过于轻描淡写,“只要把当年中招分数调出来,就非常清楚了。”

教体局回应:学籍确实被冒用,但没顶替成绩

翟某某向现代快报记者提供的邓州市教体局短信回复内容显示:高某在1995年使用翟某某的学籍参加了中考,并被邓州市职业中等学校(师资班)录取,毕业后在当地参加教育工作。彭某某1997年使用另一人的学籍参加中招考试并被录取,但此人并非举报人翟某某。回复中还指出,冒用学籍是因两人都是复读生,“当时政策要求必须是应届毕业生方可参加考试。”教体局的处理结果是:“鉴于此种行为未对别人的生活造成影响,教体局要求赵集镇中心校对其二人进行批评教育,此问题线索予以了结。”

5月8日,邓州市教体局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向现代快报记者回应,上述内容确实是该局发送给翟某某的。“她人在山东,我们就通过短信和电话的方式告诉她这个调查结果。”该人员称,上述结果是调阅比对两位涉事老师履历档案中的学籍照片、身份信息以及当年中招考试的相关档案材料后形成的,“高某学籍上的照片用的是翟某某的,学籍肯定是用了翟某某的,但她是艺考生,成绩是自己考的。但彭某某的情况不同,她用的是另一人的学籍。”这位工作人员称,由于时隔多年,他们只能根据现有档案资料倒查此事,处理决定也是参照有关规定形成的,并无不妥。对于翟某某提出的中考的具体时间等疑问,该人员表示:“如果对调查结果有疑问,可以到教体局来现场查看。”

据了解,冒用学籍的两位涉事老师分别在邓州市赵集镇两所小学任教,这两所学校负责人也向记者证实,邓州市教体局确实做过调查,“如果觉得有问题,建议她向纪委反映,通过合法途径维护权益。”记者尝试联系高某、彭某某求证个中细节,但两人均未接听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