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8版:读品周刊

2025年凤凰好书3月榜

解码生命的智慧,感触文化的脉动

春去夏来,槐序清和。2025年3月“凤凰好书”榜单如约而至,共有10种图书入选。本期榜单涉猎广泛多元,从聚焦人文与经济的社科佳作,到探索动物世界与自然生态的科学读本,从展现艺术瑰宝的美学盛宴,到揭秘历史沧桑的文明传奇,还有饱含温情的文学作品。每一本书都恰似一把打开新世界的钥匙,引领读者踏上不同的知识之旅。愿读者朋友们沐浴融融暖阳,在凤凰好书的陪伴下,让心灵在知识的天地间自由翱翔。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姜斯佳 整理

《人文经济学的江南模样》

洪银兴 等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谢山青:江南地区自古便是中国经济文化的高地,从“苏湖熟,天下足”的农耕文明巅峰,到近代民族工商业发祥地的实业报国传奇,再到改革开放后苏南模式的创新蝶变,这片土地始终演绎着人文精神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生动实践。本书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经济、历史、文化等多学科视角,以江南地区的发展为样本,深刻阐释了人文与经济相互促进、深度融合的内在逻辑,充分展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构建起“以文化人—以人化经—以经育文”的逻辑闭环。

凤凰传媒副总编辑王振羽:经济学这一概念,非常古老。政治经济学这一说法,并非马克思首创,而是来自法国的蒙克莱田,迄今已经有410年之久。两年前的全国两会,提到人文经济学。此后,不断有人文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纷至沓来。有人说杭州,有人说苏州,南大一些学者则主要以无锡为例,集体协作,试图说明经济学与人文的彼此关联,相得益彰。

《动物与我们如此相似:解码生命的智慧》

[德国]诺伯特·萨克瑟 著

[德国]潘薇 译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总编辑陈卫春:作者通过一个个真实的研究案例,解读动物行为,走进它们的情感世界,探讨行为的本质,揭示了一个与达尔文进化论完全不一样的动物世界。动物身上的复杂性与人类不相上下。书中颠覆常识的科学洞见瓦解了隐于深处的人类中心主义,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与动物的关系,反思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原总编辑郁宝平:作者以一位著名的行为生物学家的身份,通过丰富的事例,解读了动物与人类在思维、情感和行为上的惊人相似之处,并探索动物身上出现的,我们一直认为独属人类的诸多特质,最终指向一个发人深省的结论——当我们以开放心态凝视自然,才会在万物生灵中照见人性的光辉。

《城中自然:偶然的生态系统》

[美国]彼得·阿拉戈纳 著

臧晶 译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总编辑陈卫春:人类总在用自己的好恶和道德标准,给动物分配天使或魔鬼的角色。翻开这本书,仿佛阅读了一部城市版的“动物生存启示录”。这本书关于人类活动与城市物质条件是如何改造和重塑了各种野生动物的习性和生存策略,也关于这些动物是如何“反客为主”,改变人类的生活习惯、意识形态乃至社会秩序。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原总编辑郁宝平:城市是“人类世”的人类为自己创造的生存空间,人们关注的多是人类自己,很少关心城市中另一类“居民”——野生动物,甚至是仇视或驱赶。本书从生态系统的视角,描述了城市居民与野生动物之间的互动和影响,呼吁着生命共同体的心声:将对野生动物的关注融入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关怀而不是控制,是互惠而不是惩罚。

《地上看山西:中国古代寺观传世壁画》

杨平 主编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总编辑王林军:“世界壁画看中国,中国壁画看山西”,这是一本令人惊艳的艺术瑰宝。全书以匠心独运的视角,将山西寺观壁画的千年风华浓缩于一册。高清巨幅壁画如同时光的镜面,将那些隐藏在岁月深处的细节一一呈现,让人在翻阅间感知历史的温度,感触文化的脉动。主创二十载乡间行走,以上千幅图片让古老壁画在现代光影中焕发生机,如同一场穿越时空的东方美学盛宴,以其瑰丽多彩美轮美奂展现了何以中华。

凤凰传媒总编辑徐海:山西是中国地上文物第一大省,其多姿多彩、博大精深的寺观文化令世人惊艳,令学者着迷。附着在城乡各地寺观、衙署、民居里的壁画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和美。即使人的精力无限、人的细心足够,也难以窥得全貌,即使窥得全貌,也难以捉到细节。我曾在某个黄昏驱车到芮城县广仁王庙想参观这个罕见的唐代木建筑,也是吃了闭门羹。好友杨平女士以其无与伦比的毅力,积数十年之功,将地上山西寺观壁画一网打尽,将壁画的宏观与细节清晰呈现给天下读者,其贡献、其用心难用笔书。此书之大,不仅在外型,亦在福泽。

《我有个我们》

宇萍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总编辑赵阳:这是一个中国式“绿山墙的安妮”故事。七十岁的货郎婆婆收养了四岁的女孩,成为她的“额吉”,从中原到草原,亲情之路就此延绵开去。宇萍笔下流淌的是花木的自在、羊群的从容,人间的情味、万物的缘法。作品以干净开朗的文字,与读者分享祖孙之间融洽的感情。从春山正好到一岭冬雪,我们都是单翼的鸟,唯有彼此相依,才能展翅翱翔,万水千山,我们同看。

凤凰传媒总编辑徐海:“这世界有那么多人,多幸运,我有个我们”,我拿到这本讲述人情温暖的散文集,耳边立刻响起这首温暖至极的歌曲。生于南方的我,对乌兰察布的春天,对呼和浩特的雨夏,对乌兰哈达火山草原的白雪充满了向往。秋去冬来,大雁南飞北归;翻卷掩页,自然人情驻心。世界停了——当你阅读此书的时候。

《大马士革:刀锋下的玫瑰》

[澳大利亚]罗斯·伯恩斯 著

杨楠 译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总编辑张遇:在历史长河中,大马士革如一朵绽放在刀锋上的玫瑰,既承受着文明的碰撞与战火的淬炼,又以惊人的生命力延续着四千年的璀璨。本书以恢弘的笔触勾勒了这座“人间天堂”的史诗。作者罗斯·伯恩斯以考古学与历史学的双重维度,将这座城市的兴衰编织成一部多文明交融的壮阔画卷,透过战火的硝烟,叩问人类文明如何在动荡中存续。

江苏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府建明:世界上也许没有一座城市比大马士革更充满传奇。这种传奇似乎缘于它的宿命,作为东西方的战略要冲,它在数千年的岁月里,迎来了一个个强大的帝国,也送走了一批批不同的种族,各种文明也由此留下印痕,从而使其本身成为“刀锋下的玫瑰”。时至今日,这种宿命依然在这个古都重演,实令人感慨系之。因此,展读这本书,历史与现实时会叠现在眼前,像一个多棱镜,令人着迷,也令人伤感。

《动物建筑》

[英国]保罗·多布拉什切齐克 著

陈珏 译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总编辑张遇:本书以跨学科的视野串联起动物习性、建筑设计与哲学思考。墙角蛛网上的蜘蛛、屋檐下的家燕、营造水坝的河狸,都在用本能重构生存的边界。而人类文明真正的进步,始于为这些生命让渡一寸栖居的空间。作者以克制的笔触提醒我们:当建筑不再执着于彰显人类的伟力,转而成为包容异质生命的容器,或许我们才能找回被现代化割裂的、对万物应有的敬畏。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原总编辑汪修荣:动物既是人类建筑的导师,又是人类的朋友。如何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突出动物的主体性,建立自然(动物)与建筑和谐友好的关系,是建筑师面临的一大挑战。本书对30种动物利用空间的独特方式进行深入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全新视角。

《树叶的故事》

[英国]丹·克劳利、[加拿大]道格拉斯·贾斯蒂斯 著

张雪 译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总编辑张遇:本书用来自全球的50种树叶,串联起一场关于科学与人文的对话。不论是银杏、水杉、悬铃木,还是那些我们不甚了解的异域物种,所有的叶片都是精妙的工程师,创造出多变的外形、神奇的色彩、别致的景观,用它们的语言书写传奇历史。这些在树梢上沙沙舞动的精灵,正向我们讲述跨越亿万年进化旅程的生命寓言。

凤凰传媒副总编辑王振羽:树木种类之多多,难以尽述。树叶之五彩缤纷,更是无法一一纵览。作者以扎根在世界各地的50种植物树叶为主题,分别从化学原理、外形特征、实用价值、美学特色等方面延伸开来,讲述与树叶有关的科学知识和历史典故。每一片树叶都有着绚丽奇迹,都有阳光与月色的照拂,都有风雨的洗礼,都书写着它们独特的传奇。

《雪的练习生》

[日本]多和田叶子 著

田肖霞 译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总编辑张遇:多和田叶子是近年的诺奖热门。这部冰雪精灵般的小说以“作家披上熊皮”为特色,视角在人类社会和北极熊的世界里进进出出。从流亡作家,到未从余波中恢复的驯兽师,到拯救气候变暖的代言人,三代北极熊的故事跨越莫斯科与柏林,讲述着人类的迷失与温暖的善意。

凤凰传媒副总经理袁楠:如果一只北极熊曾是马戏团明星,受伤退役后写起了回忆录,故事会如何讲述呢?当代最接近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女作家多和田叶子用敏锐的女性感官和轻盈的童话笔调讲述流亡、迁徙、身份,串联历史、现实与幻想,这部北极熊的回忆录饱含人文关怀,戳中人类社会的隐痛。在她的童话世界里,柏林墙等等时代剧变就像一场大雪,那么轻又那么重。长年旅居德国的多和田叶子是日本文学史上首位用日德双语写作的作家,2014年将这本好读的书译成了德语出版。

《文明的重建:战后德国五十年》

[美国]康拉德·H.雅劳施 著

刘志刚 译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总编辑张遇:本书以厚重的笔触描绘了德国在二战后的艰难重生之路。1945年德国战败时,没人能想到这个背负大屠杀罪名的民族,竟能在短短五十年后成为欧洲一体化的引领者。在我看来,作者雅劳施独特的视角尤为发人深省,他不囿于对纳粹历史的简单批判,而是聚焦德国人如何在废墟中重建文明。真正的文明重建,永远始于心灵的觉醒。这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复兴史,更是对人类文明进程的深刻反思。

凤凰传媒副总编辑王振羽:众所周知,一战、二战,都与德国有关。本书作者是德裔美国人,他聚焦于一个曾经迷失方向的民族如何从过去的错误乃至罪恶中汲取惨痛教训以及他们为创建一个注重人权的新社会所做出的斗争,描绘德国重建被纳粹政权摧毁的文明与公民社会,深入探索一个民族如何走出历史阴影重塑辉煌,从而实现国家复兴的详细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