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关注

全国1.8亿人参加长期照护保险,“银发经济”将撬动更多求职岗位

王汝芳与搭档崔恒霞为老人洗头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严君臣 摄

我国于2016年启动长护险制度试点,2020年稳妥有序扩大至49个城市。目前,全国超1.8亿人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累计享受待遇超260万人,定点长护服务机构超8000家,长期护理服务从业人员超30万人。

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21—2022)》数据,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8亿人,其中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数量约为4400万人。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剧,人口结构变化催生出前所未有的照护需求。在这个行业,人才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国家要求,支持普通本科加强长期照护师相关人才培养,鼓励职业院校设置相关专业。长期照护师培训已纳入“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各地特别是已经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地区,结合实际将其纳入人才需求目录、职业培训需求指导目录,列入急需紧缺职业技能培训项目、重点产业职业资格评价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目录。按照就业补助资金管理规定用好用足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评价补贴等各项政策。

这次考试中,来自无锡的杨小娇和王井利所在的易得康公司共计7人通过考试,公司也曾公开承诺,对“持证长期照护师”实施“三优先”战略:优先录用、优先派单、优先薪酬福利倾斜。这为未来长期照护师持证上岗、后续人才定级输送、提升照护服务供给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在以前,长期照护服务行业的从业者是持养老护理员证书上岗,入行门槛不高。现在有了这项技能考试,为人才培育、技能等级认定等提供了支撑和保障。”海安市邻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莹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接下来公司也将制定激励方案,进一步鼓励员工学习和参加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