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苏州观前街古色古香的商铺穿行,法国游客迪恩的行李箱塞得满满当当——汉服、刺绣围巾、手工茶具,还有新款的智能手机。“这已经是我第二次来中国‘扫货’了,每次都觉得买不够。”
随着“中国游”持续升温,从北京秀水街到义乌国际商贸城,从海南免税店到深圳华强北,越来越多外国游客专程到中国买买买。
“中国购”究竟藏着怎样的吸引力?
空箱来满载归
“一定要带空箱子去中国!”这个实用小贴士近期在海外社交平台引发热议。从“China Travel”(中国游)到“China Shopping”(中国购),外国人来华买买买正成为跨境旅游新趋势。
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外国人出入境达111.5万人次,同比增长43.1%。上海的不少出租车司机注意到,外国游客越来越多的同时,行李箱也越来越大。数据显示,4月30日到5月4日,境外来沪消费4.55亿元,同比增长211.6%。
“看这个钱包,每一个图案都是手工绣的。”海外视频平台上,来自南非的博主萨拉和网友分享近日中国行的收获,“还有这个会自动泡茶的保温杯,设计太棒了!”
一些海外消费者甚至组成“代购团”,专门飞来中国采购热门商品。社交媒体上,有博主发起“互助代购”邀请:“如果你这周去中国,帮我代购点东西。下次我去帮你带。”
据统计,去年10个试点地区办理“即买即退”退税规模同比增长22倍,是全国离境退税规模同比增速的18倍。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外国游客的购物偏好也在悄然变化。
“以前会买小玩偶和便宜的纪念衫,现在更想带回有特色的东西。”迪恩说,他的购物清单上,真丝制品、陶瓷、汉服占据重要位置,智能产品则是必购选项。“中国产品的质量、设计和迭代速度都令人惊叹。”
在华购物到底能省多少钱
实惠+方便,是吸引外国游客来华购物的重要因素。在华购物到底能省多少钱?
在南京德基广场,意大利游客马里诺通过“即买即退”服务,“足不出店”就领到近1000元退税款,转身又购入一套睡衣。“手机上操作几步就能到账,超级方便,这让我更想多买些特色商品。”
无锡某商场财务总监陈友平介绍,按退税率11%计算,再扣除2%手续费,外国游客消费1万元人民币商品可节省900元。“这对购买奢侈品、高端电子产品等商品的消费者来说,吸引力尤为突出,也有利于刺激再消费。”
免签政策持续放宽让“中国游”更易转化为“中国购”。国家移民管理局4月15日发布数据显示,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实施以来,全国入境外国人同比增长40.2%,其中免签入境游客占比达71.3%。
“能停留更久,就可以去更多附近的城市,自然也要买买买。”马里诺说。不少周边国家游客来华购物热情高涨。在韩国,一些年轻消费者甚至掀起“周五下班飞中国”的短途购物潮。
商务部等部门近期也推出一系列便利化举措,如将离境退税起退点从500元降至200元、现金退税限额提高至2万元,在境外旅客聚集地增设退税商店,将“即买即退”服务措施推广至全国等。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认为,一系列优化政策落地丰富了消费场景,缓解了退税商店偏少、分布不均等问题。同时,进一步降低了购物门槛,激发外国游客更多“随手买”“多次买”的消费行为。
外卡POS机覆盖率提升,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的“外卡内绑”和“外包内用”能力不断迭代,让不少地区实现了“碰一下”可支付。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还推出多语种退税指南和电子地图,让外国游客“买得放心、退得省心”。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