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IP地址为江苏的女子发布其吃生腌小龙虾的视频。视频中,女子先是剥开小龙虾的头,随后猛吸一口,接着把虾尾吸进嘴里。这一场面惊呆众网友,有网友表示,“熟得我都不敢吸头,生的你还吸了!”也有网友表示,“这辈子第一次见这么吃的。”
●小龙虾能生腌食用?
湖南省胸科医院营养科营养学博士何水清表示,不推荐吃生腌的小龙虾与其他生腌的水产品。
何水清认为,小龙虾是淡水生物,可能携带肺吸虫等寄生虫。第一,生腌的调料(如白酒、醋)无法彻底杀灭虫卵,食用后可能导致寄生虫感染,引发腹痛、腹泻甚至器官损伤。只有100℃烹饪15分钟以上,才可彻底杀死体内的寄生虫囊蚴。第二,生腌过程中若处理不当,小龙虾可能携带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易引发急性肠胃炎。第三,小龙虾若生长在污染水域,体内可能富集重金属或有害物质,长期食用可能危害健康。
对于视频里女子吸食虾头的行为,何水清介绍,虾头部大部分是小龙虾的内脏,该部分是毒素最高的部位,一般是不建议吃虾头的。
●关于吃小龙虾的提醒
1.这些部位最好不要吃
有研究人员对小龙虾不同部位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小龙虾不同部位的重金属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腹部肌肉重金属含量明显低于虾头。
这是因为小龙虾的肝、肾、胰等解毒和排泄器官都在头部,这些器官可以产生大量的金属硫蛋白来束缚重金属元素,因此,重金属元素更容易集中在小龙虾头部。此外,外壳也是小龙虾处理重金属的重要部位。
需要注意的是,小龙虾的重金属含量和生活环境关系密切,如果规范化养殖,保持水源质量,就能确保小龙虾肉的安全性。市面上正规小龙虾可食部(腹部肌肉)的重金属含量都在安全限制内,可以放心食用。
提醒:小龙虾的内脏位于虾头,吃起来很香的虾黄是它的肝脏和胰腺,脂肪含量高且重金属含量超过虾肉。吃小龙虾最好只吃虾肉,不要吃虾黄和虾头。
此外,小龙虾的蛋白质含量较高,且属于中嘌呤食物,过敏体质人群、痛风患者等要谨慎食用。
2.吃小龙虾会引起哈夫病?
近年来,多地出现数例因食用小龙虾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病例。而“哈夫病”,正是一类原因不明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类具有相似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引发的原因多种多样。除了食用小龙虾等水产品外,过度运动(如跑马拉松、不当使用筋膜枪)、中暑等也会引起。部分药物、感染、某些代谢性疾病或遗传性疾病也会引发相关症状。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是肌肉酸痛,“酱油”尿,患者到医院检查时会发现肝肾功能损伤。如果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能早发现、早治疗,大部分人预后良好;如果发现比较晚,导致肝肾功能有不可逆的损伤,可能会引起长期肾功能衰竭。
南京市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郑以山介绍,哈夫病在世界各国均偶有发生,一般是吃水产品后24小时内发病。这个“水产品”,可能是小龙虾,也可能是海鱼、淡水鱼等。
3.不要“谈虾色变”
小龙虾味道鲜美,食用多少才算“过量”?郑以山说:“现实生活中吃十只以上的大有人在,并不是吃多的人就一定会发病。但是从吃的角度来说,还是应该浅尝辄止,吃多了即使不会得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也会有其他问题,所以建议适量吃。”
现在小龙虾正应季,不少消费者会自己买原料回家烹饪。专家提醒,小龙虾一定要充分煮熟。如果在外就餐,建议选择正规的、卫生条件较好的餐饮店。
郑以山说:“大家无须‘谈虾色变’。首先,清洁卫生要做好;其次,不要用一些特殊的清洁剂。最主要是小龙虾洗不干净会有寄生虫,所以,我们不主张去吃野生的小龙虾,尤其是处理不好的、加工不好的或者生吃,风险更高。”
现代快报/现代+综合 潇湘晨报、健康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