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古城甘泉路小东门附近的“娱乐城”,是上世纪90年代扬州市区的娱乐中心,承载着不少扬州人的记忆。这里还曾是史可法被俘的地方,随着时代发展,这里的老建筑逐渐复归平静。近日,娱乐城片区更新改造一期工程主体施工完成,小东门旧址瓮城得以再现,成为众多市民和游客新的“打卡点”。
5月14日,现代快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按照历史原貌进行复建的小东门瓮城已经雏形初现,青砖灰瓦间,小秦淮河畔的传统建筑群错落有致,复原了青砖层叠的城垣风貌,在城墙东侧镌刻“小东门旧址”金色大字,配以明代江都县城图与历史简介,重现了这座始建于1357年的古城门昔日“人挤人”的繁华景象。同时,在中部临河处新建的两层观景阁楼尤为瞩目,飞檐翘角下木质回廊与近水平台形成了古城内的一处“制高点”,游客可登楼凭栏,尽览小秦河风光。
据施工人员介绍,改造工程恢复了小东门遗址原来的瓮城造型,连旧砖都是专门挑选的城墙砖。改造还保留了沿河边以前居民使用的一口古井,这口古井从明朝就一直保留到现在。
小东门的娱乐城过去非常热闹,是扬州曾经的娱乐中心、老城的地标性建筑。娱乐城里影院、游戏厅、桌球、歌舞厅一应俱全,娱乐城还有个戏院叫南京大戏院,专门表演扬剧,有时还会演出京剧。这一文化场所,承载着几代扬州人的美好记忆。
据史料记载,1357年,扬州因战乱人口锐减,元帅耿再成、佥院张德林因城旷难守,利用宋大城西南隅改筑为扬州旧城。城周约5.8千米,设城门5处,在先春门(俗称大东门)南1000米处,新开一座略小的城门,便于市民进出,俗称小东门。小东门的瓮城内设有关帝庙,供奉武圣关羽。
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在多铎的率领下,从亳州、徐州两路进兵,向南推进,一路势如破竹,直至扬州。史可法带领扬州军民,坚守孤城。4月25日,扬州城破,史可法在小东门被俘,不屈被害。扬州人为缅怀史可法,在小东门内设香案龛洞,供朝靴一只。
1951年,扬州城改造,拆除小东门,将小东门路向东延伸、取直,向西和甘泉路连通,形成如今的甘泉路。1952年1月27日,苏北行政公署拨款,在关帝庙旧址兴建大会堂并投入使用。大会堂西靠北城根,面向甘泉路,采用砖木结构,草屋顶,长条凳,可容纳近千人,仅作为开会的场所。后来又先后更名为红旗剧场、红旗影剧院。20世纪90年代,该楼翻建成4层楼房,易名为“娱乐城”,经营影院、游戏厅、桌球、歌舞厅,风靡一时,直到2004年关门停业。不少市民感慨:“小东门和娱乐城承载了几代扬州人的历史记忆,看着这些建筑,我们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的时光。”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顾潇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