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生物多样性“家底”有多厚实?历时8年,这项调查即将收官。5月16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常州市人民政府在常州溧阳共同举办了环太湖“昆蒙框架”实施联盟暨江苏省“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宣传活动。现代快报记者从现场获悉,今年上半年江苏将在全国率先完成以县域为单元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基本实现全省陆域“全覆盖”。截至目前,在全省95个县(市、区)中,已有93个全面完成调查,调查发现物种数更新至8842种,记录到国家重点保护物种176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受威胁物种132种。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徐红艳
这份保护条例将于“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施行
今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将正式施行。江苏成为继云南、山东之后第三个出台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性法规的省份。
活动还邀请了环太湖“昆蒙框架”实施联盟的太湖生物多样性守护者代表们共同参与,来自湖州、无锡、常州、苏州四地的9位代表宣读了《太湖生物多样性守护者宣言》,签署生成电子徽章,未来通过多地联动、多方参与、多元行动,扩展太湖生物多样性“守护网络”,携手开启环太湖“昆蒙框架”实施联盟新篇章。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经验分享上,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徐海根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杨江华副教授带来了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测方面的前沿研究与深度思考。同时,志愿者们也从各自的角度讲述了他们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生动故事。参会代表还在现场观看了《多彩物种·链动江苏》《万物共栖向新而生》等成果,并在会后实地考察了溧阳市天目湖生物多样性展馆、天目湖湿地公园、天目湖自然学校。
江苏第一轮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下月完成
为系统掌握全省生物多样性现状,2017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开展以县域为单元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8年来,江苏生物多样性“家底”不断丰厚,“神奇动物”持续上新。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吴军介绍,目前在全省95个县(市、区)中,已有93个全面完成调查,调查发现物种数更新至8842种,其中陆生维管植物2800种、陆生脊椎动物521种、陆生昆虫2933种、淡水水生生物2588种。
其中,记录到国家重点保护物种176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受威胁物种132种,发现了南方红豆杉等珍稀濒危物种,独花兰、中华虎凤蝶等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黄胸鹀、青头潜鸭等对生态环境变化敏感的指示物种出现频率明显提高,同时还发现了鞭叶耳蕨、蕈步甲等多种江苏新记录物种,标志着物种栖息生境不断恢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江苏第一轮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将于今年6月全面完成。”吴军介绍,后续将充分利用好第一轮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成果,开展调查数据的汇总、清洗、分析和校核,及时公布调查成果。并且在此基础上,研究编制第二批江苏省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生态环境质量指示物种清单,以进一步明确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目标和方向。
围绕太湖、长江等流域,新一轮本底调查正在启动
吴军透露,近期他们也在启动新一轮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预计今年三季度将形成调查工作方案。“在这轮调查中,将根据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四带三区’重点区域的分布布局,打破行政单元边界,重点围绕太湖流域、长江流域、沿海湿地等重要生态空间,开展专题调查。”
据悉,新一轮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将重点关注受威胁的红色物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江苏特有物种等,结合全省生物多样性具体状况及相关物种名录,有效推进重点保护物种、生态环境质量指示物种专项调查工作。同时,补充“空白”调查对象,补充大型真菌、地衣苔藓、中大型土壤动物等多个生物类群,试点开展近岸海域的海洋生物调查。增加生境调查内容,客观分析栖息地生境质量、空间特征、干扰情况等,采取针对性措施强化保护。
相关新闻
苏州单日监测到
77只黄胸鹀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解彤彤 记者 高达)据苏州市林学会消息,江苏太湖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调查员5月6日在苏州震泽省级湿地公园进行鸟类监测调查时,统计到了77只世界极度濒危物种——黄胸鹀,刷新了震泽湿地公园黄胸鹀数量最高纪录。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黄胸鹀于2017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危物种,2021年2月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它们主要栖息于大面积稻田、芦苇地或高草丛及湿润的荆棘丛中,对栖息环境十分敏感,喜食植物种子。黄胸鹀在苏州地区为迁徙过境的候鸟,2025年4月19日首次记录于张家港沿江湿地,此后陆续在吴江北联村、天福湿地公园、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尚湖湿地、水八仙生态园、同里湿地公园等地记录到。
2014年调查员首次在苏州震泽观测到黄胸鹀,此后从2021年到2025年的几乎每年春季,调查员都能在震泽省级湿地公园中探寻到黄胸鹀的身影。它们的体型与麻雀相近,穿梭在油菜田、麦田和芦苇丛中,不断地觅食积攒能量,为下一站的迁徙做准备。
据悉,5月6日的监测中发现了多达77只黄胸鹀,不仅在苏州的湿地公园中首次发现如此大的种群,在江苏省乃至全国的湿地公园中都很罕见。黄胸鹀种群在震泽湿地公园的持续性出现,既反映了震泽湿地公园具有为珍稀濒危物种提供栖息地的生态价值,也展现了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监测工作的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