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大江苏

扬州大学“太空黄瓜”丰收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刘昊 记者 庄剑翔)“我们这次收了2700多根!”看着根根饱满的黄瓜,扬州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杨晓东喜上眉梢。5月15日,他和团队刚刚经历了“大丰收”。这些黄瓜不普通,它们是由太空“镀金”归来的种子生长而成。

杨晓东介绍,此前学院挑选了实验室选育的黄瓜优质多抗品种以及从国外引进的西瓜种质资源筛选培育所得的材料作为“天选之种”。这两种蔬果种子搭载了我国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在太空“遨游”了14天。杨晓东介绍,太空中有地球所没有的环境条件,如高频射线、微重力环境等。“这些因素像精准的手术刀,在基因链上刻下了太空植物独一无二的 ‘遗传密码’。”科研团队正沿着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对种子资源进行改良的路径持续探索:一是破解太空种子的“抗逆密码”,通过追踪种子在微重力下根系如何“找水”,或是观察辐射中叶片如何“防晒”,建立作物应对极端环境的基因数据库;二是打造“接地气”的超级作物,让这些“天选之种”无论是在盐碱地、干旱区还是气候变化下的脆弱农田都能生长,让农民不再完全依赖“风调雨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