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AI课程,孵化新质人才。5月15日,由无锡新吴区教育局主办的“深耕AI课程、孵化新质人才”主题教学展示及研讨活动在无锡市新吴实验中学举行,教育部门嘉宾、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等代表,共探AI课程育人新路径。
这是新吴区加快推进省前瞻性教改实验项目《培育新质人才:初中人工智能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的一大举措,旨在深化人工智能与课堂教学融合创新,积极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与课堂教学结合新样态。
新吴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杨柳和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夏雷震,共同为新吴区少年科学院“AI课程共建基地”揭牌,并为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新吴实验教育集团、旺庄实验教育集团、春城实验教育集团四家共建单位授牌,标志着新吴区区域人工智能教育产学研合作开启了新的篇章,为参与学校搭建了一条全学段AI课程实施路径。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志军、市教科院信息科技教研员史弘文、芯朋微电子董事长张立新、一米网络科技集团董事长薛静丰、安谷科技董事长谈文正、无锡智慧体育产业园董事长朱墨等6位行业专家,获聘“AI课程共建基地”导师,无锡市教科院院长李青和杨柳共同为导师颁发聘书。导师团队将深度参与课程研发与师资培训,为AI教育带来前沿技术和产业视角,助力课程体系的完善。
锡山高级中学、新吴实验中学、旺庄实验小学、春城实验小学四校代表,聚焦课程体系衔接、教学资源开发及跨学段协同机制,分别从中小学不同学段分享AI课程建设经验,展现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与成果积淀。
在教学观摩环节,新吴实验中学夏静老师以“人言机语:文字情感识别”为主题,通过案例解析与编程实践,引导学生探究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原理与应用。顾飞老师依托《岩彩新生计划》课程,融合AI技术与传统文化,展现数据建模与艺术创新的跨界魅力。周可心老师的AI辅助英语写作课的创新课堂,生动呈现了人工智能赋能学科教学的多元融合场景。
江南大学王志军教授作了“AI技术驱动下的教育变革趋势”主题讲座。王志军、史弘文和江阴市初中英语研训员何源敏作了专家点评,从课程设计、学生素养提升等方面进行剖析,为AI课程优化提供专业建议。
本次活动通过课例展示、专家引领、资源共享,为区域人工智能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新吴实验教育集团也将借此基地与共建通道,进一步彰显其在新质人才培育方面的优势和特色。 欣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