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晚,2025年全国游泳冠军赛在深圳进行了女子200米蝶泳决赛,年仅12岁的于子迪以2分06秒83夺冠。
更年轻的女孩们站上领奖台,社交媒体上的讨论中却频频出现另一个名字——“蝶后”张雨霏。这一次,她并未报名该项目。
几天前,张雨霏曾在女子100米蝶泳决赛后表示:“从恢复以来,我仿佛又在走过自己来时的路。”
据新华社
“我好像得了一种一看泳池就想吐的病”
3月23日落幕的全国春季游泳锦标赛,张雨霏参加了三个项目,颗粒无收。
张雨霏透露,巴黎奥运会结束的近半年时间中,她没有主动下过一次水。“教练是说让我每天下一下水,‘哪怕你游个200米、500米都行’,但我真的就是不想。”
春季游泳锦标赛结束后,她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在去年10月份参加世界杯的时候,我得了一种病,一种‘看到泳池就想吐’的病,哈哈哈。说出来有点无厘头,但这确实是当时的真实想法。我甚至有点庆幸那时受伤了,好让我躲一躲泳池(眼不见为净)嗯……我想我并没有做好重新回到泳池的准备。于是乎后来的五个月,我一次水都没有下过,好好玩了一段时间,认真思考了我到底还要不要回来。”
2016年在里约,张雨霏开启了自己的首次奥运之旅。在唯一的项目——女子200米蝶泳比赛中,张雨霏位列第6名。
2021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她共收获2金2银,其中包括一枚200蝶金牌。
2024年巴黎奥运会,她在巨大压力下收获1银5铜,并将中国游泳运动员的个人奥运奖牌数纪录提升到10枚。
巴黎奥运会后,越来越多的东西涌入张雨霏的生活,其中有光鲜、也有艰辛。正如每个人人生中都会偶尔出现的虚无感,一种承载着更多思考的怅然,时常围绕着她。
“我好像应该改变一下对游泳的看法了”
当一个游泳奥运冠军远离泳池,她会思考些什么?张雨霏通过“暂停”得到的答案是:不再纠结自己是否“不喜欢游泳”,“我好像应该改变一下对游泳的看法了。”
在休息的那段时间里,张雨霏读了网球大满贯得主李娜的自传《独自上场》。
“我记得娜姐有一段话,跟我挺像的。她说,说实话她不喜欢网球,但是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那个样子,网球带给了她一切。我觉得其实游泳对我也是一样。实际在真正的行为上,我对游泳的情感是非常深刻的。当然训练很辛苦、比赛压力很大,难免会有一些这种时刻。现在,我想尝试着去做一下,然后试着接受,而不是一味地说我不喜欢。”
短暂逃离后的张雨霏,在“报复性休息”几个月后终于理顺心绪,鼓起勇气,做出决定:“我想回来,我想去奥运会,我还有目标,我还想再见到大家。”
回到全国比赛的赛场,与“10后”小选手同场竞技,张雨霏却发现自己正在重走年少时的心路。
她说:“这次比赛给我一个很奇妙的感觉,一下子又把我推回到2012年,我第一次参加比赛的时候。因为已经做好了不会上领奖台的准备,所以我全力以赴的同时反而觉得轻松。回归小时候的自己,回归初心,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它让我重新认识到游泳对我的意义。”
“我不可能永远做一枝温室里的花”
回归之后,一向笑意盈盈的张雨霏也偶尔展现出锐利的一面。谈及训练、谈及比赛、谈及目标时,她会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比如谈及目标时,她说:“我不希望我去奥运会只是去站个领奖台,这不是我设想的目标和人生。既然我回来了,就肯定要去突破自己想突破的部分,管它55秒(女子100米蝶泳)可不可能,先朝着目标努力。”
“从恢复以来,我仿佛又走过了我来时的路。我才感觉到原来前几年站在顶峰的自己是那么厉害,也更加明白我来的时候有多么不容易。”张雨霏说,目前,她已与澳大利亚外教迈克尔·波尔合作了几个星期。在采访中,她透露自己喝了不少“外国鸡汤”。“他针对我的弱点,给了我很大的激励。我不是一个特别喜欢跳出舒适区的人,但他就总是在给我灌心灵鸡汤,说只有挑战才能让人不断进步。”
从3月的春锦赛到5月的冠军赛,张雨霏的100米蝶泳成绩从58秒21提高到了57秒39。教练波尔给出评价:“一步一步恢复,天赋仍在。”
“其实一开始我很怕有自己的想法,我怕我的想法不是很对,会被教练否掉。”张雨霏说,“但是无论崔导(崔登荣)的教导,还是现在波尔教练给我讲完以后,我觉得应该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我不可能永远做温室里的花朵、翅膀下的小鸡,我该长成一个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