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考、期末考……各种大考来袭,失眠焦虑、效率下降成了高频词,传统减压方式收效甚微怎么办?医生、专家给出的减压锦囊请收好。
通讯员 姜媛媛 杨萨飒 杨璞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宇
身体发出求救信号
“许多考生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书本上,却忽略了身体发出的警报。”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主治中医师姜媛媛介绍,持续的肩颈酸痛、莫名心慌、头痛头晕、肠胃不适等症状,看似与学习无关,往往是身体应对高压时失衡的直观体现。
其实,压力不仅干扰心理状态,更会通过神经—肌肉—内分泌的复杂网络,引发真实的躯体功能障碍。
科学按下“复位键”
面对高压困境,一定要直击压力根源。
1.运动处方,激活“快乐因子”。只需要几分钟的颈部深层肌肉激活练习、肩胛稳定性训练,配合节奏明确的呼吸引导,就能有效打断肌肉紧张与焦虑情绪的恶性循环,促进内啡肽释放。
2.神经调控,重塑“冷静大脑”。针对注意力涣散、思维卡壳的考生,非侵入式的经颅磁刺激成为秘密武器。通过在特定脑区施加磁刺激,温和调节神经,帮助考生快速找回清晰思路和专注状态。该治疗方法还可有效治疗失眠、焦虑等不良情绪状态。
3.感官疗愈,构建“减压结界”。利用声光电疗等物理因子疗法,营造个性化放松场景。中频脉冲电治疗作用于考生疲惫僵硬的肩颈,磁热疗法作用于考生敏感的胃肠,直线偏振光照射作用于患者光照不足的背部,可全面有效放松考生的身心,显著降低应激激素水平。另外,中医传统推拿疗法,也能降低压力,有效醒脑开窍、宁心安神,使考生耳聪目明、思维活跃。
考前减压
考前减压贵在持续与科学,以下几个减缓压力的小妙招,考生可自行操作。
1.呼吸即良药:每天3次,每次5分钟腹式深呼吸(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立竿见影地平复日日操劳的交感神经。
2.碎片时间动起来:每个小课间,花两分钟做“肩颈画圈”或“靠墙天使”练习,打破久坐导致全身僵硬的怪圈。也可进行自我穴位按摩,按摩穴位:百会、印堂、内关可宁心安神,中脘、足三里可健脾和胃,膻中、搓胁肋可宽胸理气,风池、天柱可舒缓颈椎等。
3.建立舒缓仪式:睡前20分钟,远离屏幕,远离书本,一边聆听舒缓的音乐,一边使用一些宁神通络的中药泡泡脚,幻想考后的美好生活,向大脑传递一些美妙放松的信号。
如何助眠
1.耳穴埋籽
中医说的“耳穴埋籽”的“籽”是一种中药,叫“王不留行籽”,作为中医的一种外治疗法,耳穴埋籽备受失眠患者的欢迎。步骤也很简单,对准耳朵上的特定穴位用王不留行籽进行贴敷。贴敷之后,每天按压3次,每次1~3分钟。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特色护理门诊副主任护师戎飞玲介绍,人体丰富的神经和血管分布于耳廓,密切联系着内脏、大脑皮层。对失眠患者耳部特定的穴位进行按压,可产生良性刺激,使大脑皮层抑制和兴奋趋于平衡,提高睡眠质量。
2.梳头
“梳头不仅可以预防失眠,还可以有效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患病。”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副主任中医师刘晗介绍,中医推拿功法里有一招叫作“拿五经”,而梳头就是在梳五经。
中医认为,梳头可以刺激头部穴位,起到疏通头皮经络、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而从西医角度看,人的头皮分布着丰富的血管、神经,梳头能刺激神经末梢,调节头部神经得到舒展,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头皮及脑细胞的供血,消除大脑疲劳。
晚上睡前梳头能助眠,清晨醒来梳头能提神醒脑。要想起到保健作用,每次梳头应不少于3分钟。
3.听对音乐
“中医阴阳学说”认为,热烈活泼明快的音乐属阳,轻缓柔和安静的音乐属阴,阴阳属性不同的音乐能调节平衡人体之阴阳。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音乐疗法门诊李靖教授介绍,从西医的角度来说,听音乐时通过有规律的声波振动,可与人体的呼吸、心率、胃肠蠕动等生理振动相吻合,从而防病。此外,音乐产生镇痛、镇静效应,使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焦虑、帮助入眠。
根据阴阳属性,音乐可分为文曲和武曲。文曲(阴)轻柔细腻,旋律流畅,乐曲悠长,音色柔和,节奏舒缓,适合脾气暴躁易冲动、烦躁紧张易失眠的人听,如《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梅花三弄》等。武曲(阳)豪放嘹亮、节奏有力、速度明快,如《金蛇狂舞》《男儿当自强》等,适合血压偏低、情绪低落、容易忧郁伤感的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