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社评

韦东奕更需要一张“安静的课桌”

对为人谦逊、保持专注的他来说,“安静的课桌”所带来的舒适感和松弛感,不可缺少。对此,静静地“围观”,不打扰、不干预,是网民应有的操守

针对广大网民对北京大学数学教师韦东奕健康状况的关注,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9日向新华社记者表示,校方非常关心其健康,将帮助他积极进行治疗,同时希望和网友共同保护好学者专心治学的宁静环境,让韦东奕老师能心无旁骛地投入教学科研工作中。这一表态非常诚恳,也颇为到位。

网友对韦东奕健康状况的强烈关注,形成一波热潮,多个话题由此登上热搜。6月5日晚韦东奕开通个人社交平台账号,截至9日,粉丝量已突破2300万,其间更是创下一天涨粉1000多万的惊人纪录。

数字对应的已经不是一道“数学题”,而是一道“流量题”“人文题”。复杂而多元的观点在此缠绕、碰撞,激发出令人目眩的光色。

4年前,韦东奕手提矿泉水和馒头接受采访的视频爆火,一夜之间,“扫地僧”“韦神”的名号为天下人所知。

4年后,针对韦东奕的“健康之问”,再次让这位“数学天才”站到了流量的中心地带。对一位北大数学教师的牵肠挂肚,集中显现着人们对于“韦神”的关爱、喜爱之意,这份朴素、无邪的情感,值得尊重。但正如北大所提醒的,韦东奕是一名教师,是一名学者,他的身上承载着重要的职责。在教室里、在研究室里挥洒汗水和才情,才是他需要重点完成的课题。

在流量喧嚣的场景中,“韦神”最紧缺的不是聚光灯下的“C位”,而是一张“安静的课桌”。对为人谦逊、保持专注的他来说,“安静的课桌”所带来的舒适感和松弛感,不可缺少。

对此,静静地“围观”,不打扰、不干预,是网民应有的操守。“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与其围着“韦神”做各种不必要的猜想,在学术之外人为制造过多“话题”,不如保持好“社交距离”。

假如人们出于自己的“兴趣”,非把“韦神”推向流量的“高台”不可,甚至希望他不断与受众互动、给“社会人”带来更大价值,就很可能让他陷入是非之地。

无疑,人们对于“网红”的要求,是不失严厉的。考虑到“韦神”生性木讷、不善言辞,有识之士并不会认为,“韦神”可以无比丝滑地胜任“世俗网红”的角色,战胜一个个交流环节中的困难。

说到底,一个专心研究学问的人,是没有时间和精力纠缠于网络上的纷纷扰扰的。

令人担忧的是,一些网友不遗余力地起哄,希望韦东奕“听劝”开直播、授课,有受私心指使之嫌。近来,一些账号起名“韦东奕严选”“韦神”“韦神女友”,甚至使用韦东奕同款头像趁机卖货、吸粉,就是明证。对此,相关平台已经采取措施,一些碰瓷性的账号已改名。但仅有这一点改变还不够,我们更需要以此为警醒,自觉地为“韦神”消除“声名之累”。

现代快报/现代+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