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大江苏

农学必备技能

近40名研究生下田插秧

研究生正在插秧 通讯员供图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董淑芳 记者 顾潇)眼下正值水稻栽播的高峰期。6月17日,在扬州广陵区沙头镇晨兴村“粮食产业新质生产力工程——扬州大学广陵共建基地”内,一片繁忙的景象,来自扬州大学的近60名师生和70多名当地村民头戴遮阳帽、脚穿胶鞋,正忙着在150多亩水田里插秧。

“在插秧的过程中要横竖成行,捏紧苗身,慢慢将根须插进泥水里……”在老师的指导下,近4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顶着烈日在田间开始了劳作。左手出秧,右手插秧,同学们用左手拇指和食指顶出一小撮秧,然后右手往水田里一插,一株秧苗就成功插好了。

“我们基地一期有150多亩水稻田,需要栽播近2万种实验材料。”扬州大学农学院(水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副教授朱金燕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师生们在田里插的是用于育种的实验材料,可能每三四行秧苗就得换一个品种,所以只能采取最原始的人工插秧来保证准确性。虽然栽播方式很原始,但这块基地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巨大的水稻“基因库”。

据朱金燕副教授介绍,从5月份开始,师生们就忙着播种、备田,到了6月份的插秧季,师生们更是全体下田劳作,从拔秧、装秧、排秧、插秧,每个流程都有明确的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