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24日称,以色列和伊朗均违反停火协议。特朗普说,他对以伊两国都不满,尤其是对以色列。他还表示,伊朗核能力已不复存在。
特朗普当天凌晨称,以伊停火协议已生效。以色列稍后宣布接受停火,伊朗方面宣布取得胜利。
但就在协议生效后不久,以军说侦测到伊朗向以色列发射导弹,并誓言还击,伊方予以否认。那么,双方在互袭十多天后为何同意停火?停火真能实现吗?又能持续多久?
据新华社
为何此时停火
美国东部时间24日凌晨,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用英文大写单词发布简短帖文说:“停火协议现已生效,请勿违反!”
以总理内塔尼亚胡随后表示,接受与伊朗停火。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数小时后说,伊朗已“迫使以色列单方面停止侵略”,取得了对以作战胜利。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此时提出停火协议,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美以认为基本已达成打击伊朗拥核能力的目标。美国副总统万斯23日对媒体表示,美国空袭伊朗三处核设施后,伊朗已不具备制造核武器的能力。内塔尼亚胡24日也表示,以色列已实现“战争目标”。
内塔尼亚胡此前还说,以色列不会与伊朗陷入消耗战。据一名以色列政府顾问估算,与伊朗作战的每天都要“烧掉”大约3亿美元。
同时,美国和以色列一直承受着国际社会要求停火、重启对话谈判的巨大压力,美以国内要求停战的呼声也不容忽视。
停火能实现吗
特朗普率先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以伊停火计划。但在停火计划从宣布到生效前的几个小时里,以伊冲突并未停歇。北京时间24日13时许,以军发表声明说,以军“在过去几小时内”打击并摧毁了伊朗西部的导弹发射装置。以军同时表示,伊朗在约2小时内向以色列发射了6波导弹。
特朗普宣布停火生效后,以军又指责伊朗向以发射导弹,以防长卡茨则指示以军对伊朗“违反停火协议的行为作出有力回应”,猛烈打击伊朗首都德黑兰市中心的目标。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否认在停火生效后向以色列发射导弹。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来看,各方均表露出让局势降温的意愿,这令实现暂时停火成为可能。一些西方媒体评论说,伊朗23日在打击美军位于卡塔尔的乌代德空军基地前预警美方,且袭击未造成美军伤亡,可见伊朗一方面希望通过军事打击“保存颜面”,另一方面也并不希望对抗局势继续升级。
停火能持久吗
英国广播公司文章分析,目前来看,美国似乎在寻求避免冲突持续,而以色列和伊朗也愿意配合。
美国媒体报道认为,特朗普政府寻求的是瓦解伊朗研制核武器的能力,而不是在中东开启一场战争。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网站评论说,美国民众不希望他们的国家被拖入另一场“永久战争”,而特朗普政府十分了解这一点。
不过舆论注意到,特朗普22日曾发文,公开鼓吹伊朗政权更迭。内塔尼亚胡此前也表示,以色列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并非谋求实现伊朗政权更迭,但不排除这一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这些因素增加了停火能否真正实现的不确定性。
前美驻伊拉克大使杰弗里说,停火实施的过程可能十分混乱,而以色列很可能是未来停火协议能否顺利执行的主要“变数”。另有分析指出,中东地区的停火往往是脆弱的:以色列在去年11月也与黎巴嫩真主党达成停火协议,但此后双方依然冲突不断。
停火背后
美急踩刹车,各方均怕陷入持久战
在美国亲自出手袭击伊朗核设施后,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释放以色列和伊朗将“全面彻底停火”的消息,美国此举有何目的?以色列和伊朗突然停火,背后有什么考量呢?
美急于“见好就收”
央视特约评论员苏晓晖认为,美国近期的各种反转,反映出美国急于见好就收、担心中东局势失控的心态,美国担心自己丧失影响力和掌控力,被动卷入地区全面战争。
6月21日,美国直接攻击伊朗后,地区局势决定权已不在其手中,伊朗的回应将影响局势走向,美国也担忧伊朗大规模报复,所以采取“减压”措施。比如,伊朗打击卡塔尔美军空军基地后,美国总统强调收到伊朗提前警告,称伊朗发泄情绪后不再有仇恨,美国在中东局势中“踩油门”又“踩刹车”,防止局势失控。
各方均怕陷入持久战
从各方反应看,当前中东局势升温,各方都很紧张焦虑,持久战不符合各方利益。对以色列而言,虽仍打击伊朗,但自身可能长期“流血”,伊朗长时间导弹袭击会牵制其军事,影响机场港口运行,给经济带来更大压力,后续连锁反应不断。对伊朗来说,保持对以色列打击力度会消耗导弹库,后续补给是关键,也担心美国深度介入。对美国而言,若卷入中东全面冲突,国内本就承压的特朗普政府将面临更多挑战,国内已有质疑总统滥用权力的声音。据央视
精准报复
袭击美基地,双方暗玩默契怕失控
在美国亲自出手袭击伊朗核设施后,世界都在关注伊朗是否会直接针对美军目标发动报复,以及发动什么样的报复。
乌代德空军基地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最大的军事基地。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处23日发表声明说,为回应美国对伊朗核设施的侵略行径,伊朗当天对乌代德空军基地进行了导弹打击。
如何看待伊朗的此次报复行动?央视特约评论员宋晓军认为,伊朗此次对美国的反击,若以美国之前轰炸伊朗三个核设施的特点为参照,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使用弹药数量对等。此前美国用14枚GBU-57重型炸弹突击伊朗核设施,此次伊朗用14枚弹道导弹突击美国驻卡塔尔乌代德空军基地。
第二,“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美国行动名为“午夜之锤”,看似力度大,但伊朗称核设施未遭毁灭性损害,也未公布人员伤亡情况;伊朗反击名为“胜利喜讯”,实际未造成很多伤害,美方称14枚导弹13枚被拦截,另一枚未造成损失,且第一时间公布无人员伤亡,美国总统还称感谢伊朗提前通知打击消息。
第三,双方都想控制打击次数,避免局势升级。伊朗反击后将重点转向以色列,未追求进一步打击美国在中东目标,符合其通过持续低成本消耗战消耗以色列、保持战略模糊性的风格,如未明确是否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核设施受损情况、浓缩铀去向以及是否退出核扩散条约等,此次打击是精心策划且克制的反击行动。
事后,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加埃24日在社交媒体发文说,伊朗打击美国位于卡塔尔的乌代德空军基地是行使自卫权的正当行为,与友好邻国卡塔尔无关。据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