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24日援引美国国防部下属国防情报局的初步报告报道说,美国对伊朗三处核设施的军事打击并未摧毁其核心部分,可能只会使伊朗核计划推迟数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否定相关说法,坚称美国袭击“彻底摧毁”了伊朗核设施。当地时间25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加埃称,该国核设施在美国的空袭中“严重受损”。
据新华社、央视
特朗普怒斥假新闻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媒体24日报道说,美国防情报局评估报告显示,伊朗三处核设施受到的冲击主要是地面建筑遭到严重破坏,用于铀浓缩的离心机“依然完整”,浓缩铀库存已在美国袭击前从设施中转移出去,“美国最多会让他们(伊朗核项目发展)倒退几个月”。
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回应说:“这份所谓的评估报告完全错误,它被列为‘最高机密’,却被情报界一位匿名的低级无能之辈泄露给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特朗普也在社交媒体上用全大写英文单词发帖称:“假新闻,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与日渐衰落的《纽约时报》联手,企图诋毁历史上最成功的军事打击之一。伊朗的核设施已被彻底摧毁!”
据《以色列时报》报道,以情报部门评估认为,美以对伊朗核设施的空袭并未如特朗普所说“彻底清除”了伊朗核项目,但使伊方核计划“延迟了数年”。
事关后续博弈走向
伊朗核设施受损情况之所以引发高度关注,关键在于这牵涉到冲突各方的战略目标界定及后续博弈走向。
特朗普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都将打击伊朗核设施定性为重大胜利,但也有美国专家认为,对伊朗核设施的“有限打击”或是美以有意为之,以维持伊朗“核威胁”,巩固内塔尼亚胡的执政地位。美国昆西治国方略研究所专家特里塔·帕尔西说,以色列更倾向于存在一个受制裁、经济遭重创且与西方关系持续紧张的“核伊朗”,而非一个能与世界开展贸易、美伊关系改善并重新融入国际社会的“无核伊朗”。
伊朗承认受损严重
25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加埃在接受采访时承认,美军空袭造成了重大损失。巴加埃说,“我们的核设施遭到严重破坏,这是肯定的。”但他拒绝透露细节。
伊朗原子能组织发言人卡迈勒万迪说,伊朗拥有足够的能力和实力来持续推进核工业的发展。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21日与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时表示,伊朗已多次表明从未寻求发展核武器,伊朗愿意就和平利用核能展开对话与合作,但绝不接受停止所有核活动的要求。
停火协议生效后
伊朗
为高级军官和科学家举行国葬
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25日报道,伊朗将于28日为牺牲的军事指挥官和科学家举行国葬。
报道援引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公共关系部消息说,伊朗将于26日为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前总司令萨拉米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于28日为萨拉米等在以色列侵略中牺牲的军事指挥官和科学家举行国葬。
自13日凌晨以来,以色列对伊朗多地发动大规模空袭,轰炸伊朗核设施和军事目标,炸死包括萨拉米、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巴盖里在内的多名高级军事指挥官以及核科学家。
逮捕700多名
为以色列服务的间谍
据伊朗法尔斯通讯社25日报道,自本月13日以来,伊朗已有700多人因涉嫌为以色列从事间谍活动被逮捕。
报道说,大部分人员在克尔曼沙阿省、伊斯法罕省、胡齐斯坦省、法尔斯省和洛雷斯坦省被捕。报道还说,自以色列对伊朗发动袭击以来,以色列间谍网络在伊朗一直很活跃。
另据伊朗司法机构下属平衡通讯社25日报道,伊朗当天对三名被控与以色列合作的人实施绞刑,罪名是走私暗杀装备。
报道说,这三人与位于伊朗邻国的以色列情报和特勤局(摩萨德)成员建立联系,将暗杀装备藏在一批酒类货物中走私入伊朗,造成一名政治人物遭暗杀。报道没有提及这名政治人物身份。
以色列
军队“重新聚焦”加沙地带
以色列总理府24日宣布以色列与伊朗停火协议生效的同一天,以色列国防军高级将领表示,以军焦点“重回”加沙地带。据巴勒斯坦加沙地带民防部门消息,以军24日对加沙地带多地实施军事打击,导致巴方重大人员伤亡。
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扎米尔24日说,随着对伊朗军事行动中止,以军焦点“将很快转移回加沙地带”,首要目标是解救被扣押在加沙地带的以方人员以及消灭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政权”。扎米尔称,以方今后仍面临“许多挑战”,以军应在行动进入“新阶段”之际保持警觉。
同在24日,加沙地带民防部门发言人马哈茂德·巴萨勒告诉法新社,以军当天在加沙地带中部用“枪支子弹和坦克炮弹”袭击“内特扎里姆走廊”附近的巴方人员,导致21人死亡、约150人受伤。巴萨勒说,袭击发生地点邻近“加沙人道主义基金会”一处物资分发点,那里每晚都聚集着成千上万等待领取物资的巴方民众。
另据目击者说法,以军向约有5万人的人群“随意开枪”。以军则声称,在其驻扎在加沙地带的军队附近发现人群。
加沙地带南部另一处“加沙人道主义基金会”物资分发点附近24日同样遭到以军用枪支和坦克开火袭击,导致25人死亡。据新华社
美退役空军上校揭秘:
自己驾B-2曾连续飞行44小时
近日,美国派出7架B-2隐形轰炸机奔袭37小时对伊朗三处核设施进行了轰炸,飞行员37小时不间断飞行令人震惊,不过B-2轰炸机执行任务最长纪录是44小时——9·11之后美国轰炸阿富汗。
梅尔文·迪尔是一名退役空军上校,他对媒体讲述了2001年自己执行任务时的很多细节。他说轮流睡觉、有猫砂的“尿布包”和兴奋剂是必需的,而且具体什么时候飞不知道,“如果总统打了电话,我们就会飞”。
迪尔称,时任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在9·11发生后不到一个月决定空袭阿富汗,旨在打击基地组织和塔利班。
迪尔表示,两名飞行员在关键时刻都必须在自己的座位上,包括起飞、加油、轰炸和降落时。其他时间,两人会轮流在驾驶舱座椅后面的小床上睡觉。
由于飞行时有大约24小时的阳光照射,飞行员不会感到特别困倦。但在执行任务时,两人还是会服用某些药物来保持清醒。
B-2轰炸机虽然最昂贵最先进,但厕所设施却十分简陋,飞行员们只在迪尔所说的“紧急情况”下才会使用它,以免马桶里的水溢出。迪尔还称,厕所和飞行员座椅之间没有隔板,“隐私就是有人视而不见”。
高海拔和加压驾驶舱会导致飞行员脱水,迪尔和另一名飞行员一般每小时喝一瓶水,他们选择使用“尿袋”来解决问题——本质上是个密封袋,里面装满了猫砂。
他们驾机飞越太平洋,飞越印度南部,然后转向北飞向阿富汗。在此期间,飞机在空中进行了数次加油。天黑后,迪尔服用了医生开的兴奋剂以保持警觉不打瞌睡。
迪尔的任务最初并未计划持续44小时,但轰炸完离开阿富汗领空后,他们接到命令又返回执行了另一次投弹任务。第二次投弹任务结束后,他们才开始驾机返回,最后降落在美国在印度洋迭戈加西亚岛的军事基地,44小时的任务结束。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娟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