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第38个国际禁毒日。缉毒民警,一群奋战在生死线上的民警,他们也被称为行走在刀尖上的人。为了打击毒品犯罪,他们时刻保持警惕,与毒贩进行着生死较量,一次次千里之外的追踪、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抓捕,都是他们打向毒品犯罪的重拳。
惊心动魄
镜头1·察觉不对,深挖线索寻踪迹
在我国云南边境,两名吸毒人员被成功抓获。据供述,他们是来帮一个叫李某的人取货的。而早在6个月前,李某就已进入警方视线。
“李某频繁出现在边境线上,出现在铁丝网边。他家的地,他家都不在附近,我们就开始对他进行跟控。”德宏边境管理支队中山边境派出所民警说,在抓获这两名吸毒人员几天后,又发现另一名吸毒人员与李某所在的吸贩毒团伙有着密切联系。“他手机上有多笔跟境外的交易额,他承认了那些钱是用来买毒品的,我们就对上面转账的几个人员进行深挖。”审讯得知,他购买毒品的上家正是民警苦苦找寻的李某。经过进一步调查,民警发现李某正与一个名叫喊某的同伙在一起,专案组立即决定实施抓捕。
抓捕现场,车辆被截停,民警上前控制住车内的李某、喊某,讯问中发现二人意识模糊,言语混乱,判断应该是刚刚吸完毒,便带回派出所做进一步调查。“现场搜到海洛因四条、麻黄素三袋。他们是零星贩卖的一个网络,有专门的供应链,去哪里拿,给谁,谁负责卖,谁去交易,谁去运输,分工很明确。”民警介绍。
目前,李某、喊某两人因贩卖、运输毒品罪获刑。另有多名吸毒人员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镜头2·前后夹击,卡住嫌疑人车辆
在吉林长春公主岭市警方的一次抓捕行动,当场抓获一名涉嫌贩卖毒品的犯罪嫌疑人赵某,与此同时,另一路民警将赵某的同伙一并抓获。
此前,警方接到线索,有人将毒品以快递邮寄的方式寄到公主岭市,赵某和殷某二人负责前往驿站取走。民警立即前往开展工作,准备将二人当场抓获。
“我们的车刚一靠近他,他马上开车往前冲。一看堵到他了,他又加大油门,用力往后倒车,面对这种情况,不可能让他再逃了,毕竟逃脱之后想抓捕就比较困难,于是用前后夹击的方式把车辆死死地卡住。”公主岭市公安局禁毒大队民警介绍。
车辆逼停后,民警迅速上前将车内犯罪嫌疑人控制住。现场,民警缴获快递包裹,经鉴定,里面装有600余克冰毒。很快,警方针对赵某、殷某二人上线的调查随即展开。
目前,案件已经由当地检察机关向法院提起公诉。
镜头3·追击车辆,遭拖行仍不放手
今年4月4日,辽宁省鞍山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的一名民警在抓捕毒贩时遭遇对方拒捕,毒贩猛踩油门逃窜,将拦在面前的民警撞倒在车上,继续驾车向前逃窜。
画面中可以看到,缉毒民警趴在一辆白色轿车上,车子却丝毫没减速,依然驾车向远处快速驶去,直到200多米处,民警体力不支,从车上摔落到地上。
事发前,当地警方接到一条线索:一伙境外毒贩与鞍山市内的涉毒人员勾结,准备进行大宗毒品入境交易。鞍山市公安局立即抽调警力,成立专案组侦办案件。由于事发突然,抓捕前对对方的交易时间、地点、方式等均处于不确定状态。为此,警方提前研判,制定多种抓捕方案,等待王某、李某等两名犯罪嫌疑人现身。“准备进行控制的同时,犯罪嫌疑人猛踩油门逃离,我就第一时间随车被拖拽出去。”鞍山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民警介绍。
而现场,另一名民警被犯罪嫌疑人王某驾驶的车辆撞倒在地,他站起身后,又快速将抓捕目标转向另一名犯罪嫌疑人李某。
据当时被犯罪嫌疑人王某车辆拖拽走的民警回忆,在这一过程中,他一直用左手死死拽住王某的胳膊,右手一直在争取拔掉车钥匙,并多次向王某发出口头警告。但王某一直猛打方向盘,想尽快甩掉车上的民警。经过200多米对抗拖拽后,这名缉毒民警因体力不支从车上坠落。这时,他的同事驾车赶了上来。“他向我挥手致意,说继续追击。然后我驾车继续加速,追击嫌疑车辆。”鞍山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民警介绍。
事发第二天,自觉无路可逃的王某主动投案自首。经医院检查,受伤民警全身大面积挫伤,左手神经受损严重,失去知觉,目前仍在治疗康复中。现场另一名民警右手受伤,伤势基本稳定,已经回到工作岗位。目前,这起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背光前行
捍卫净土,生死较量中练就硬功夫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缉毒民警被称为不能露脸的英雄,他们的心中有哪些话想对长期关注他们的人说呢?
长期奋战在禁毒最前线的李秉徽,是云南边检总站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大开河边境检查站的教导员,如今因为工作变动,终于可以露脸出现在大家面前。
面对镜头,他代表所有缉毒民警说出自己的心声。“我们多一份坚守,国家就能少受一份毒品的危害,我们多一份付出,人民就会多一份幸福的安宁。”在6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他说出这样一段话。而对于这段发言,李秉徽说,这是他从警多年来一直想说的心里话。
2008年从警至今,李秉徽一直奋战在打击毒品和跨境违法犯罪的第一线,17年的从警生涯中,参与破获过221起毒品案件。
今年3月,李秉徽与同事收到一条线索:有人要从西双版纳往外地贩运毒品。“这个线索的范围很广,一下找不到入手的点。大开河站作为进出西双版纳的咽喉门户,所有出入州的人员都必须经过我们的卡点,包括我们周边可以绕行的山路,我就想可以从经过检查站的人员进行排查,所以我就带领我的战友们对近半年通过我们检查站人员的数据进行详细排查还有分析。”经过近一周时间的不间断排查,李秉徽他们把排查范围逐渐缩小,最终锁定一名男子具有重大嫌疑,但他却突然绕开了原本的必经之路。
“他的轨迹十分异常,一般来说,我们正常人回家都是坐飞机或者高铁,但他总是选择一些偏僻的乡镇停留,也不从主干道通行,我们就怀疑他应该是通过这种方式来逃避检查。”李秉徽介绍,男子非常狡猾,选择了一条很偏僻的乡道,本来走国道只需要40多分钟就可以通过检查站,他选择的这条路需要3个多小时,因为这条路可以绕过检查站。“通过排查发现,他当天携带了一只黑色的书包,猜测他应该是要携带毒品绕行山路来逃避检查。”
李秉徽立即调整方案,带领一组民警在男子行走的小路后方进行追击,同时安排另一组民警迅速赶到小路的出口处进行拦截。“终于在一个弯道的地方发现男子,在即将接近的时候,他发现我们后立即加速逃跑。追击的过程中,我发现他把书包丢到一边的竹林里,同时把摩托车丢在路边,自己沿小路往丛林里逃跑。”李秉徽与同事见状立即下车追赶,最终成功将男子抓获,后在他丢掉的背包中当场查获毒品7.17公斤。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被批准逮捕。
典型案例
警惕新型毒品“上头电子烟”
除了传统毒品,还要警惕穿上伪装外衣的新型毒品,近期,在公安部公布的一批典型案例中,浙江瑞安警方破获的一起依托咪酯“上头电子烟”的案件,而这起大案最初的源头来自瑞安警方收到的一条线索。
警方收到的线索显示,在瑞安市内存在一个由贵州籍人员组成的小团伙,疑似正在进行吸毒活动。警方调查发现,所查获的这些“上头电子烟”均来源于同一卖家——乐某。禁毒民警乔装打扮后与乐某接触,成功从乐某处获取到一支“上头电子烟”。经鉴定,电子烟中含有依托咪酯。
“依托咪酯原本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具有麻醉镇静作用,不法分子把它勾兑成电子烟的烟油,伪装成普通的电子烟,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瑞安市公安局禁毒大队民警介绍,通过侦查和判断,怀疑乐某仅是贩毒链条中的马仔,于是从乐某的出租屋及车辆信息入手,发现车辆登记在蔡某名下,而出租屋由张某承租。
然而,这两名嫌疑人具备极强的反侦查能力。在交易过程中,他们使用虚拟货币进行结算,在网络上利用虚拟身份开展活动,这导致警方难以短时间内获取他们实施贩卖行为的实质性证据。
“凭借大数据的支持和侦查员的办案经验,经过一个多月的深入调查,最终确定了以蔡某、张某为首,乐某为马仔的一个6人贩毒团伙。”至此,瑞安地区一个贩卖依托咪酯的贩毒网络总经销架构清晰呈现。
经过整合多地的警力资源,警方对这起跨省的毒品案件进行收网行动,成功抓获涉嫌贩卖和吸食毒品的嫌疑人,并缴获一批依托咪酯粉末和用毒品勾兑的烟弹。
图文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