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西绿”长期以“精英女律师”人设活跃于短视频平台,宣称任职于上海德禾翰通(成都)律师事务所,并自称“90后合伙人”。6月25日,德禾翰通律所发布公告,称其涉嫌刑事犯罪,已报案,公安机关已受理调查。成都市司法局律师工作处26日回应称,“西绿”不是执业律师,目前正在组织开展调查。
在网络平台打造自己的IP,这无可厚非,但是不能张口说瞎话,招摇撞骗。一个没有执业资格的人,却声称是律师和律所合伙人,这不是立人设,而是造假。
更雷人的是,“西绿”还供职于上海德禾翰通(成都)律师事务所,以“合伙人”身份参与律所宣传视频拍摄。那么问题来了,“西绿”是如何入职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的?如果说,当初入职时使用了假材料蒙混过关,那么作为业界知名的律所可谓阴沟里翻船,监管失职的责任恐怕跑不了,需要认真检讨相关程序和资质审核机制。另一方面,如果律所明知“西绿”没有律师资格,却又放任其长期以“精英女律师”的形象活跃于网络社交平台,这又作何解释?有网友推测,律所可能默许其以“网红律师”的身份在网上引流案源,从中获益,如今人设塌房赶紧发声与其切割,主打一个“不知情、不赖我”。在此事件中,律所到底充当了什么角色,是“受害者”还是“帮凶”,不是其一纸公告就能轻松化解质疑的。
让一个没有执业资格的普通人冒充律师在网络上大行其道,暴露了网络平台在对特定人群的身份鉴别方面存在管理漏洞。如何堵住漏洞、加强日常监管,也是网络平台亟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西绿”个人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需要严惩,由此暴露出来的行业准入、平台监管等问题更值得关注。期待相关部门彻底调查,尽快给出答案。
现代快报/现代+评论员 曹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