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江苏文脉

科巷正在变文艺

科巷新市集

科巷已经成为外地游客来南京必打卡的地方

科巷新市集里的修制坊

科巷新市集里的理发店

陶记藕饼门前排起了长队,店里的藕饼、萝卜丸子等非常受欢迎

1926年《最新南京省城全图 》 南京共和书局发行

有段时间没去科巷,再去竟有些恍惚。低调又宝藏的科巷,正变得文艺起来。

陶记藕饼、草鸡蛋现做蛋糕、三姐酒酿……依旧排长队。道路C位的科巷新市集,已成为南京“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代表。一楼是生活馆,二楼是菜场。这里不仅有理发店、缝纫铺子,还将有文学“微”客厅。

即将到来的7月,科巷将迎来新一轮“微改造”,提升文化软实力。科巷市集菜市场调整提升设计师陈卫新团队,对科巷的文化家底做了两年多的调研。他说:“科巷,远不是你想的那样!”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胡玉梅 实习生 赵睿/文

赵杰 是钟寅/摄

部分图片由陈卫新提供

江宁织造府的南门所在

科巷新市集,东起长白街,西至太平南路,从东向西依次和新巷、利济巷、东白菜园、西白菜园、水巷相连。

被流量“暴击”的科巷,在200多年前是江宁织造府南门所在。

“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这是《红楼梦》中对荣宁二府的描写。

历史上的江宁织造府和小说中描写的荣宁二府一样,面积巨大,占据了“宇宙中心”新街口大行宫很大一部分面积。

具体位置在哪儿?嘉庆《江宁府志·建置门》记载:“江宁行宫,在江宁府治利济巷大街向为织造廨署。”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会长、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苗怀明介绍,曹雪芹家族的江宁织造府集办公、居住功能于一体,从东到西分为三路:东边是办公区,在中央饭店一带;中间是住宅生活区,在南京图书馆一带;西边是娱乐休闲区,在江宁织造博物馆一带。

陈卫新结合史料以及相关地图推断,曹雪芹家族的江宁织造府东邻利济巷,南接铜井巷和科巷,西接碑亭巷和延龄巷,北接长江路。他说:“从地图上来看,江宁织造府的东路南门就在科巷,也就是曹家办公区的南门开在科巷。”

陈卫新说,“微改造”后,游客们来科巷City Walk,既可以感受江宁织造府的文化气息,走累了,还可以上二楼菜场买菜,在一楼烧制,吃一吃“红楼宴”。

武科举考生居住地

科巷的名字取自“科举之巷”。

如今烟火气十足、旅游特种兵们拖着箱子排长队的科巷,曾经武术氛围浓厚。

清朝,科巷是武科举考生的居住地。彼时,来南京参加文科举考试的考生往夫子庙方向集合,在江南贡院参加考试;而来参加武科举考试的考生则往科巷集合,这里是武科举考生的“营盘”,考试时再去演武厅考场,决出武举人、武状元等。

陈卫新说,武科举比文科举迟,再加上中国人普遍重文轻武,所以,武科举的社会影响远不如文科举深远广泛。与文科举相关的地名在南京有十多个,如贡院街、上江考棚、下江考棚、成贤街、龙门街、文德桥等;而武科举地名则鲜少,只有科巷、演武厅、武学园、三元巷等。

南京最早的菜篮子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500万旅游特种兵来科巷打卡,这里满足了众多老饕的味蕾。

陶记藕饼外皮酥脆,趁热咬下去,里面糯糯的,带着藕香。

草鸡蛋现做蛋糕与隔壁的陶记是科巷排队的“哼哈二将”。糯米鸡蛋糕一口下去绵密有嚼劲。

张果佬的年糕手卷有卤肉、烤鸭、烤肠、黑椒鸡肉等各种选项。入口糯叽叽,咸甜卤汁是灵魂。

作为南京菜场界的“老字号”,科巷菜场已近九十高龄。

档案显示,科巷菜场始建于1936年3月10日,建筑面积为1230平方米。后经多次改建,现建筑面积近8000平方米。“民国时期,从下关出发的小火车一直通到城里,南京总统府景区一带就有一站,交通便利。”

这次科巷整治提升,陈卫新透露主要包括三方面:美学干预、文学赋能、视觉提升。

科巷菜场空间的活化更新策略,要从提升物质空间品质的硬实力和文化情感的软实力两方面出发,要从带有单纯消费属性的空间蜕变成别样的“城市建筑”和“城市记忆”,让它成为15分钟步行社区中心以及“衣食住行”城市文化的体验地。

“民国时期,南京城市规划里就提到了科巷。这为一个现代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城市服务的样本,一直延续至今。微改造应该把这种特点延续下去,并且让旅游特种兵们体会到南京一直以来的烟火气。”陈卫新说。

时光荏苒

科巷还是那个科巷

科巷已经不是那个科巷

走在科巷

你是否也发现

这里悄然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