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8年里,重庆万州区特教中心参与旱地冰壶训练的27名残障学生,已拿下了3项全国冠军。(7月3日《重庆日报》)
在不少人的刻板印象中,残障人士和体育似乎并不搭界;殊不知,残障人士不仅可以参与体育活动,还能够在体育竞技中脱颖而出。“残障学生夺得3项全国冠军”犹如一面镜子,观照出以体育人、体教融合的积极作用。
“残障学生夺得3项全国冠军”的优异成绩显然不会从天而降,而是“努力拼搏,终有回报”。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摸爬滚打,这些残障学生终究“破解成蝶”。
伴随着社会变迁,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日俱增;除了基本的民生保障,接受高等教育、参与文体活动、体验舒适的无障碍环境也是广大残疾人的所盼所愿。“残障学生夺得3项全国冠军”生动而鲜活地说明,残障学生之于体育并非绝缘体,残障学生有了热爱和坚持,同样可以让梦想闪闪发亮。
比夺冠更重要的,是点燃残障学生的“希望之灯”,为他们找到更多出路。只有畅通体育成才的道路,激活残障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才能让更多残障学生心中有梦、眼里有光、脚下有路。
“残障学生夺得3项全国冠军”不仅是体力、经验、技巧的较量,也是精神的对垒;体育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够实现精神成长。以体育人、体教融合,不仅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也为学生们包括残障学生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哪怕没有得到3项全国冠军,让旱地冰壶成为残障人士喜爱的生活方式,同样善莫大焉。
这个世界的分量和质量,和每个人的角色扮演息息相关。虽然残疾人在身体机能上有所缺失,但他们享受的权利却不能打折;让每个残疾人都活出精彩人生,离不开人文关怀。
只有让尊重、善待残障人士蔚然成风,只有让他们得到更多“温柔相待”,残障人士方能和健全人“同在蓝天下,携手向未来”。
湖北 杨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