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5版:城事

泰州海陵研发上线动火作业智能监管系统

人脸比对确保人员持证上岗

日前,在泰州海陵区城西街道某大型石化企业,工人们正在进行切割电焊作业。与以往不同的是,一个特殊的设备——AI智能布控球“站立”在施工区域,动火作业开始前,作业人员、安全监护人员、现场作业负责人必须在智能布控球前开具作业票证,通过实时人脸比对确保相关人员持有特种作业证件。

这是海陵区应急管理部门为破解动火作业的监管难题,设计并搭建成的动火作业智能监管系统。目前,该系统经过一个多月的试点获得成功。

动火作业涉及明火、高温、易燃、易爆环境,是安全生产事故的多发易发环节。据应急管理部门统计,70%的安全生产事故由动火作业直接引发。

“与之相对的,是我们监管力量的明显不足。”海陵区应急管理局危化品安全监管执法中队中队长张羚介绍,目前,该局共有持证监管人员25人,但是辖区内工业企业共有1600家左右,检维修高峰期约三分之一的企业会涉及动火作业,有五六百家。“同一时段作业的企业也达到50家,很难实现每个现场都有监管人员监督。”

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为切实提升一线安全监管工作实效,海陵区应急管理局研发和搭建了全省首个动火作业智能监管系统,用智能化手段破解“人少事多”的困境。

张羚介绍,动火作业智能监管系统上线后,应急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根据企业动火作业的风险高低,将AI智能布控球动态放置到各个关键作业点,及时发现、消除安全隐患。“相关平台、设备等费用由应急管理部门承担,不会增加企业的负担。”

动火作业开始前,相关人员必须在智能布控球前开具作业票证,通过实时人脸比对确保相关人员持有特种作业证件,杜绝“无证作业”。

动火作业开始后,AI智能布控球的拍摄和分析范围覆盖整个作业区域,对特种作业人员在作业的全过程进行实时人脸比对,确保没有增加或者替换无证人员进行作业。

“以往在动火作业期间,安全监护人员经常不到现场,无法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张羚说,AI智能布控球“坐镇”后,系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提醒安全监护人员刷脸验证,防止其中途离开。

在海陵区应急管理局的指挥中心,执法人员远程监督作业的全过程。当智能布控球发现作业人员不匹配、安全监护人员不在岗等情况时,系统后台会发出安全预警,应急管理局的监管人员会第一时间收到预警信息,通过云台对讲系统提醒施工人员立即改正。

如果监管人员通过智能布控球发现施工人员没有改正,二级预警将启动,通知企业负责人到场处置。若5分钟内仍未有效处置,监管人员会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执法检查,制止违章作业行为并进行相应处罚。

张羚表示,试点结束后,海陵区应急管理部门计划将该智能监管系统推广至辖区内所有的危化品、工贸企业,拓展应用到高处作业、吊装作业等多个高风险作业领域,切实减少这些领域的安全生产隐患。

吴驰 丁杨欣 周鑫 毛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