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社评/精要

医院拿门诊人数增长当喜报,缺乏同理心

近日,一则“喜报”引发关注。这则“喜报”的左上角写有“兰州兰石医院”的字样,内容为:热烈祝贺兰石医院“再创佳绩”,9月份门诊人数7577人、住院及门诊手术台数426台,10月份开诊第一天门诊人数451人、手术25台。

兰石医院是一所综合性“二级”医院,是兰州市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不能只想着做生意赚钱,如何提高业绩。作为医护人员应当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具备医者仁心。医生将诊疗数据视为“再创佳绩”,还专门制成“喜报”大肆公开宣扬,体现着赤裸裸的赚钱思维。虽然现在很多医护人员的收入与医院经营状况挂钩,但是这种一心想着扩大就诊人数的经营管理模式,非常不妥。须知,诊疗数据背后是无数患者的病痛与沉重的家庭负担,将其作为“喜报”,是缺乏同理心的表现。

古代药房常悬挂一副对联:“但愿世间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体现了医者仁爱之心,也一直为世人传颂。相比之下,这家医院拿就诊人数和手术台数当业绩,着实让人失望。更可怕的是,如果一所医院上下都想着KPI,想着如何提高患者就诊量、如何多做手术,其结果必然是过度诊疗。医生会想着法子让患者多掏钱,能多开药绝不会少开,可做可不做的手术一定会做。这不仅会大大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可能增加各种诊疗风险。

面对外界质疑,兰州兰石医院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这份“喜报”中的诊疗数据属实,“确实用词不当,正在积极处理”,“已认识到在思想意识和价值导向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深刻反思”。这家医院病得不轻,需要对症下药,药方就是:多一些医者仁心,少一些“生意经”。要改变唯业绩论的经营管理模式,让医生在日常坐诊过程中,能够体恤患者疾苦,多从患者实际情况考虑,再给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现代快报/现代+评论员 曹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