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拍案

拉黑债主,却因一个“微笑”表情逃债失效

为了催对方交货款,张某在微信上频繁联系欠债人羌某,却被对方拉黑。无奈之下,张某诉至南通崇川法院,但羌某却以超过3年诉讼时效为由抗辩。10月16日,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崇川法院审理后,认为张某在被拉黑后对羌某发送“微笑”表情,目的是为了试探对方微信是否正常使用,并没有放弃催款,因此认定本案未过诉讼时效,最终判决羌某需向张某支付5万余元欠付货款。

通讯员 黄晨阳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严君臣

张某和羌某生意合作多年,张某为羌某定制柜子产品,自2018年起双方就没有见过面,所有沟通都在微信上。2021年2月3日,张某在微信上发送《交易明细清单》对账。羌某付了一部分货款后,就不再支付了,并很快将张某删除拉黑。今年6月30日,张某起诉到崇川法院,要求羌某支付欠款。羌某却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抗辩。

从聊天记录里可以看到,2021年张某曾经拨打微信给羌某,但多次显示呼叫失败,发送消息显示红色感叹号,消息被对方拒收,即已经被对方拉黑。在那之后,张某又曾陆续几次试图发送消息但都没有成功。2023年1月13日,张某向对方发送“微笑”表情,但也没有发送成功。

关于表情包是否构成诉讼时效中断,法官犯了难。根据法律规定,权利人需在3年法定期间内行使权利,若逾期未行使,法院将不再保护其民事权利;但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通过书面催款函、邮件、微信、短信、电话等方式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即可构成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重新计算,且该要件的成立,不以债务人实际知悉权利主张为前提。

最后结合案件事实,法院经审理认为:首先双方自2018年起仅以微信、电话为唯一联系途径,微信是处理债务事宜的核心平台,张某通过微信主张权利符合双方习惯。其次,债务产生后,张某主动对账、多次催款,直到被拉黑仍未放弃,可见其始终在积极主张权利,并非“怠于行使权利”。最后,虽然“微笑”表情包在日常交流中多表“善意、礼貌”,但结合羌某长期拖欠货款、刻意拉黑逃避债务的情形,张某发送该表情包的行为,显然不是朋友间的日常问候,更大可能性是“试探羌某微信是否正常使用”,属于以非对抗性方式尝试恢复联系,为后续继续催款做准备。

综上,张某通过微信发送“微笑”表情包主张权利的盖然性较高,即便消息未送达羌某,仍可引发诉讼时效中断,本案未超过诉讼时效。最终法院判决羌某需向张某支付5万余元欠付货款。

法官说法

诉讼时效制度的立法目的在于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而非纵容债务人恶意逃避债务。本案中,羌某通过拉黑、拒接电话等行为逃避债务,若机械适用“表情包无明确催款内容”的形式要件,将变相鼓励失信行为。故在司法实践中,若债权债务关系存续期间,债务人为刻意逃避债务拉黑债权人,债权人通过微信发送“微笑”表情包的行为可视为以非对抗性方式尝试恢复与债务人的联系以便后续催款,具有主张债权的意思表示,产生诉讼时效中断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