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深,桂香四溢。9月26日中午,常州公益助学联合会·现代快报特邀市级非遗剪纸传承人许冰碟老师走进小河中心小学,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衍纸艺术盛宴。
活动现场,五彩斑斓的衍纸材料宛如一幅绚丽的画卷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瞬间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与创造力。
本次活动的重头戏,是制作中秋主题的衍纸兔子灯。许老师耐心示范,如何将细长的衍纸条在指尖轻盈舞动,卷成紧卷、松卷、水滴型等各式形状,再巧妙组合成精美的图案,装点在兔子灯上。她边说边做,同学们纷纷效仿,学得津津有味。
随着一缕缕创意的火花在指尖跳跃,一个个形态各异、充满童趣的衍纸兔子灯逐渐成形,它们不仅承载着孩子们对中秋佳节的美好祝愿,更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创新表达。非遗传承,不应仅限于博物馆的展示,而应融入日常生活,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小河中心小学 王徐恋
“衍纸”的艺术,还有个亲切的名字叫“卷纸”。它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的剪纸巧妙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美感。
课堂上,老师的手像有魔法,细长的衍纸转眼就变成了圆润的“紧卷”、灵动的“泪滴卷”,一步步教我们用这些小卷装点专属的兔子灯。起初,我手中的小纸条格外“调皮”,要么卷得歪歪扭扭,要么粘好又松开,总达不到想要的样子。但好在有同学们的互相支招,在一次次尝试与笑声里,那些不听话的纸条渐渐“听话”了。再小心粘贴固定,当一盏带着温度的兔子灯终于捧在手心时,大家的脸上都绽开了比灯光还亮的笑容。原来,衍纸的魅力不止于成品的好看,更在于动手过程中的专注与收获。
二(4)班 陈诺铱 指导老师 张丽
课桌上摆满五颜六色的衍纸条,我一下子就兴奋起来。许老师先告诉我们,衍纸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到中国后和剪纸结合,成了特别的艺术。接着她教我们卷纸:把纸条固定在笔上转,还要注意力度均匀,才能卷出紧卷、松卷和泪滴卷。
我跟着老师一步步做,刚开始卷得歪歪扭扭,老师耐心地手把手教我。慢慢地,小纸卷在我手里变成了兔子灯的耳朵、脸蛋。看着自己做的兔子灯渐渐成形,我心里乐开了花。
许老师说,非遗不能只在博物馆里,要走进生活。这次活动不仅让我的小手更灵活,更让我爱上了传统文化。这个中秋,我的兔子灯里藏着非遗的魅力,真难忘!
三(5)班 裴梓珩 指导老师 巢肖琴
最激动人心的环节到啦——做衍纸兔子灯!许老师的手像有魔法,纸条一眨眼就变成了紧卷、松卷。可我一开始怎么都卷不好,不是太松就是歪掉,心里有点着急,像有只小猫在抓。就在这时,许老师走了过来,轻轻握住我的手,温柔地说:“不着急,手指用匀力气,感觉纸的呼吸。”那一刻,我好像真的摸到了纸条的“心跳”!慢慢地,我找到了感觉,当第一个完美的小紧卷在我指尖诞生时,我激动得差点跳起来,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我看了看周围的同学,大家都安安静静地,全身心投入创作。教室里只有“沙沙沙”的卷纸声,像一场轻柔的音乐会。当我最后把做好的小花瓣、小叶子拼到兔子灯上,看着它一点点变得活灵活现时,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盏灯不仅是我的作品,更是我耐心和努力的见证!
四(3)班 蒋一锐 指导老师 崔杰
今天,我们要做的是中秋节的“月兔灯”。许老师耐心地教我们基本功:“卷纸的时候,力气要匀,心要静。”我学着老师的样子,用一根特殊的衍纸笔卷起纸条。可是手里的纸条一点儿也不听话,不是卷松了散开,就是卷得太紧像个小疙瘩。正当我有点着急时,许老师走了过来,她温柔地握着我的手,轻轻一转,一个又圆又紧的纸卷就神奇地出现了!我按照老师教的方法,慢慢练习,终于成功了!
接下来,我把这些卷好的“小零件”拼凑起来,用白纸卷做小兔子的身体,用粉色的纸做它长长的耳朵,再贴上亮晶晶的眼睛。不一会儿,一只活泼可爱的衍纸小兔子就在我手中“诞生”了!看看周围的同学,大家手中的兔子也各有各的神态,教室里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
活动结束后,我小心翼翼地捧着自己的作品,心里美滋滋的。这次活动不仅让我学会了一项有趣的新本领,更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原来,非遗并不是博物馆里冷冰冰的展品,它可以通过我们的双手,变得这么生动、这么美丽!这真是一节难忘的课。
五(1)班 包俊哲
“衍纸不仅是手工,更是指尖的舞蹈。”活动一开始,许老师向大家介绍。她告诉我们,这门艺术源于欧洲,在中国与剪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我注意到,当老师展示精美的衍纸作品时,不少同学发出了惊叹声,迫不及待地想动手尝试。
实践环节,教室里的气氛顿时热烈起来。我观察到,许老师穿行在课桌间,不时俯身指导。“手腕放松,匀速转动。”她一边讲解,一边手把手帮助一位同学调整手势。那位原本有些手忙脚乱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很快卷出了一个匀称的纸卷,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我采访了正在制作兔子灯的王同学,她兴奋地向我展示她的半成品:“你看,这是兔子的耳朵,我要把它做得长一点,这样更可爱!”她的同桌李同学则遇到了难题:“捏形状好难啊,不过我会坚持下去的!”
活动尾声,一个个独具匠心的衍纸月兔灯在同学们手中诞生。许老师说:“希望这次活动能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一颗非遗的种子。”而我相信这份独特的体验,会让这个中秋节在每位同学心中留下难忘的记忆。
五(2)班 包俊逸
衍纸,它以一条条细长纸条为笔,绘就出发冠、扇子、书签等无尽想象。指尖轻舞间,一插、一卷、一松、一粘、一捏,水滴状图形跃然纸上,几番加工,一朵衍纸花便悄然绽放。猫眼状、月牙状……形态各异,拼接成一幅幅赏心悦目的画卷,令人叹为观止。
本次课程,我和小伙伴两两一组,携手共制衍纸灯笼。灯笼之上,衍纸小花簇拥,一只小兔子栩栩如生,萌态可掬。初时,我以为这不过是小菜一碟,却未料到,四片小花瓣成一花,加之绿叶点缀,再细心粘于灯笼之上,每一道工序都需精心与耐心。
终于,大功告成,一个精致的衍纸灯笼在手中诞生,它不仅承载着非遗的魅力,更凝聚了我们的心血与创意。
六(1)班 刘雨菲 指导老师 王徐恋
衍纸,就是用那些五颜六色、细细长长的纸条,通过卷一卷、弯一弯、捏一捏,就能变出立体的小艺术品,简直就像变魔术一样!想要变魔术,当然得准备好“魔法道具”:衍纸条、衍纸笔、胶水、镊子,还有个小胶水盘,一样都不能少哦!
我来给大家透露个“小秘密”——怎么用衍纸变出一只蓝色的蜻蜓!先做眼睛,黑色、蓝色、黄色纸条按顺序卷起来,做成紧卷,再用笔杆压一压,涂点胶水固定,两只亮晶晶的眼睛就搞定啦!头部嘛,半根蓝色纸条一卷,再压一压,一个圆溜溜的小脑袋就出现啦!翅膀呢,用长纸条做成水滴卷,四片薄薄的翅膀就准备好啦!最后,身子也是水滴卷,不过要大一点哦!
把做好的部件一粘,哇塞!一只活灵活现的蓝色蜻蜓就飞到你眼前啦!怎么样,心动了吧?快来试试,让你的小手也施展一下衍纸的魔法吧!
六(1)班 王芯瑶 指导老师 王徐恋
老师娓娓道来,衍纸,这一源自18世纪英国的艺术形式,如同一位优雅的旅者,跨越重洋,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绽放出别样的光彩。我细细聆听,想象着那些紧卷与松卷如何在匠人手中变幻莫测,水滴卷、泪滴卷,每一个名字都藏着无尽的想象与创意。
动手时刻到来,我与伙伴两人一组,小心翼翼地拿起衍纸笔,仿佛握住了开启艺术之门的钥匙。随着笔尖的旋转,纸条渐渐收紧,又轻轻放开,如同舞者轻盈的步伐,在指尖下演绎着变形的奇迹。
制作水滴卷时,我屏息凝神,生怕一不小心就破坏了这份精致。胶水轻点,手指轻按,一个完美的水滴形状跃然眼前。活动尾声,虽未带走亲手制作的兔子灯笼,但心中已装满了对衍纸艺术的热爱与敬畏。《观衍纸作》中的诗句在心头回响:“一痕一折藏心巧,尽把山河缩纸痕。”
六(1)班 吴嘉芮 指导老师 王徐恋
初见那些由纸条卷曲而成的艺术品,我心中满是震撼。那些看似简单的纸卷,在匠人的巧手下,竟能幻化成千姿百态的造型,让人不禁感叹艺术的魅力无穷。老师示范时,我屏息凝视,只见纸条在衍纸棒间轻盈旋转,逐渐成形,那份专注与细腻,让我对衍纸艺术充满了敬畏。
动手实践时,我小心翼翼地操作着,生怕一丝疏忽就破坏了这份美好。随着纸卷在指尖下缓缓展开,我仿佛也融入了这片艺术的海洋,感受着每一份细腻与变化。当松卷在我手中诞生,那份成就感油然而生,仿佛我也成为创造美的一员。
衍纸,这门需要耐心与细心的艺术,让我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它教会我,美是需要时间去雕琢的,正如生活中的许多美好,都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创造。
六(1)班 赵志鑫 指导老师 王徐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