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向东入海途经泰兴时,由南向北折出了一道弯。这道弯,转出了泰兴这座千年古城的产业兴旺。江水纵流,景象万千。泰兴经济开发区正在这一道风景中乘浪奋进,广开企业发展之路,更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序,书写内生裂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蝶变诗篇。
通讯员 喻婷 孙可墨 孔睿 支薇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毛晓华 刘媛
营商环境赋能 铸就产业“硬成就”
19家“世界500强、化工50强”企业,34个“世界单打冠军”产品,连续12年跻身全国化工园区前10强、全国唯一没有炼化企业的千亿级精细化工园区……翻开泰兴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图谱,这座核心土地面积仅20多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涌现出沉甸甸的发展成就,成为泰兴市重点打造的经济“主板块”和发展“主引擎”。
视线重回到1991年,重型机械在长江之滨破土动工,泰兴经济开发区的崛起帷幕就此拉开。1993年,泰兴经济开发区获批为江苏省首批省级开发区。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泰兴经济开发区凭借优良的营商服务,精心编织企业发展的经络,续写着产业腾飞的传奇。
近年来,园区秉持“用户思维”和“问题导向”,紧扣企业在行政审批、项目服务等真切诉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良性发展。今年4月,《泰兴经济开发区(滨江镇)优化营商环境二十条行动方案》正式发布。《方案》以详实细致的举措、暖心周到的服务、精准匹配的政策做出了一场“加减乘除”法,目标将泰兴经济开发区打造为项目审批全流程、项目建设全周期、项目服务全天候的营商环境新高地。
江水拍岸三十四载,如今的泰兴经济开发区坚持高端化、精细化、循环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方向,建成氯碱、烯烃、医药、日化等产业链条,构建出“规模企业集聚、优势产品集中、主导产业集群”的发展格局。迄今,园区共有138家规上工业企业和68家外资企业。
精准服务
“中试基地”蓬勃起势
为解决化工及新材料产业研发创新在中试放大环节遇到的“断链”难题,泰兴经济开发区于2023年投资近5亿元建设中试孵化产业园。历经2年建设,产业园已完成项目工程验收,基本具备项目入驻条件。
“去年6月,我们5个人从福建过来,没想到园区提前准备好了5间宿舍和4间实验室供我们使用,真是处处为企业着想。”维吉特新材料科技(泰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为坤回忆,主攻生物基材料研究的团队之所以来到泰兴经济开发区立业,是看中当地成熟的化工产业链能为公司提供稳定的原料。
据悉,中试孵化产业园建成后共设有30个中试模块,涵盖新材料、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等多个领域,可为企业及科研机构提供中试场地、设备租赁、技术支撑、环境保障等一站式服务,降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门槛和试错成本。
同时,泰兴在全省率先出台化工中试基地和中试项目管理办法。该政策指引下,园区中试项目流程由原先的19项精简为8项,项目审批周期由15—18个月缩短为3—4个月,企业提交材料量减少约60%。
布局6大未来产业
描摹产业发展新画卷
今年以来,泰兴经济开发区聚焦“1+2+6”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处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关系:稳住精细化工产业的基本盘、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极、竞逐未来产业新赛道。截至目前,共签约第三代半导体、前沿新材料、生物基材料、氢能、新型储能、零碳负碳等六大未来产业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334.4亿元。目标通过5至7年时间,建成国家未来产业示范先行区。
20多年前落户泰兴的格林美(江苏)钴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泰兴经济开发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培育产业生态的有力佐证。
“响应快、配套全、沟通渠道多,真正做到了‘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谈起园区服务,格林美(江苏)公司副总经理叶晗晨如此评价。“公司的核壳高镍三元前驱体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主要应用在3C数码电池中的四氧化三钴是世界‘单打冠军’产品,现在1公斤能卖到250元。”如今,这家企业的四氧化三钴在全球市场份额已经突破25%,泰兴经济开发区也由此成为全球最大的四氧化三钴生产基地。
建强企业为主体、院士为引领、中试为支柱的高能级创新平台矩阵,引导企业实施工艺革新、技术创新、产品更新,加快打造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产业科技创新中心……2025年进入四季度,泰兴经济开发区为自己设下的年度目标正有条不紊推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泰兴经济开发区以提升产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为妙笔,不断绘就产业升级的绚丽画卷;以延链、补链、强链为巧思,持续奏响产业集群跨越发展的激昂乐章。
(泰兴经济开发区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