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湖三宝”到“唯二不败”,再到最后以两分之差惜别淘汰赛。今年的苏超,苏州队上演了一场一波三折又跌宕起伏的大戏。
秋日的苏州,绿茵场上的硝烟渐渐散去,桂花的香气开始漫过古老的街巷,阳澄湖大闸蟹膏满黄肥,这座千年名城以金秋为幕,绽放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独特魅力。秋日的苏州,宛如一幅流动的《姑苏繁华图》,伸展出一幅动静相宜、古今交融的金秋画卷。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高达
花香漫城 秋日苏州的嗅觉盛宴
九月下旬,苏州迎来一年中最芬芳的季节。随着桂花渐次开放,“花漾苏州 桂香满城”桂花市集在桂花公园拉开帷幕。市集精心打造三大主题体验区:“寻味苏桂”美食区汇聚采芝斋、黄天源等老字号,现场制作的桂花糕、桂花酒酿香气四溢;“匠心造桂”文创区陈列着桂花香囊、手工皂等精致工艺品;“沁韵赏桂”文化区则通过茶道与花艺展示,让游客沉浸式感受苏式雅生活。
创意饮品区成为年轻人的打卡热点,桂花拿铁、桂花乌龙茶等新式饮品与传统糕点相映成趣。特别开通的“桂花惠农公交专线”,每日往返于光福镇香雪村与市区之间,既拓宽了农户直销渠道,也让市民品尝到最新鲜的桂花风味,成为连接城乡的文化纽带。
与此同时,相城区百亩向日葵花海在秋阳下粲然绽放,成为游客拍摄秋日大片的绝佳背景。花海周边设置的农产品展销区,向日葵籽油、葵花蜜等特产广受欢迎。国庆中秋期间,乐队演出、主题舞蹈等活动更添热闹氛围。
回溯今夏,姑苏区的荷花市集也曾吸引众多身着汉服、旗袍的市民游客手持荷花打卡,成为一道流动的江南风景。
未来,苏州将持续深化“江南文化”品牌,推动花卉文化与旅游体验深度融合,让四季花事成为展示江南韵味的重要窗口。
音浪澎湃 现代苏州的活力节拍
在金秋的苏州,律动是这座城市的心跳。多元音乐场景在全城绽放,构筑出一幅生动的都市音景图。
城东的金鸡湖畔,“浪漫+艺术”成为区域标签。从仲夏到清秋,从金鸡湖到独墅湖,音乐会持续不断——晚风、音乐与摇曳的湖景灯光交织,让每位到访者在此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还有金鸡湖音乐喷泉、草鞋山稻田音乐会等,用音符串联起一个个心动时刻。
城西的狮山文化广场,“狮子山下好声音”为普通市民搭建起展示才华的舞台。这项活动不仅丰富了城市夜间文化生活,更让“草根”音乐梦想有了落地生长的土壤,体现了苏州文化的包容与活力。
在县域,太仓后浪·元气森林音乐节连唱三天,朴树、新裤子、陈楚生等超30组艺人轮番登台,吸引全国乐迷奔赴这场金秋音乐盛宴。
在园林,四百余年历史的虎丘曲会推出“园林实景昆曲”,在亭台楼阁间演绎《牡丹亭》等经典,让游客在移步换景中感受昆曲艺术的永恒魅力。
未来,苏州将通过文旅体融合发展,聚焦演唱会、体育赛事等业态,鼓励夜间经济创新。同时加快文旅元宇宙体系建设,以数字科技赋能旅游体验,打造主客共享的文旅服务品牌。
路景交融 美丽苏州的诗与远方
近日,苏州太湖1号公路入选全国首批旅游公路项目。这条全长286公里的公路,如一条珠链串联起4个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9个A级景区,6个国家级及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以及15处文保单位与117项非遗技艺,形成集湖山风光、吴地人文与乡村旅游于一体的风景长廊。
公路重点打造的六条精华段各具特色:北太湖段展现稻香田园,西京湾段主打水上运动,光福段适合山野徒步,金庭段呈现生态湿地,东山段传递古村茶香,东太湖S湾段融合艺术与度假,真正实现“快进慢游”的深度体验。
首批投入使用的13个太湖驿站,不仅是服务节点,更是文化窗口。游客在此可享受休憩、咨询、文创体验等服务,部分驿站还设有书吧、非遗工坊、评弹社等空间。国庆中秋期间,驿站日均服务游客超5000人次,沿线农家乐与民宿预订率超过九成,当地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超30%,切实实现了“修一条路、兴一带业、富一方民”的美好愿景。
“不是阳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苏州。”提到苏州的秋天,绕不开的便是阳澄湖大闸蟹。阳澄湖畔,全国首条“主理人共创型味觉公路”——澄林路,将50余家个性店铺串珠成链。机车主题咖啡馆、陶艺工坊、网红面包店、野趣营地……一群怀揣梦想的年轻主理人扎根乡村,将潮玩与乡野完美融合。
品蟹之余,还可以沿着湖畔骑行道飞驰,在机车轰鸣与稻田蛙鸣的交响中感受别样激情;也可以在手作村体验陶艺拉坯、木工创作,或在“冬日咖啡”等特色村咖小坐,看雨水顺着屋檐滴落,享受片刻闲适。
结语
从民俗的当代创新到文旅的多元融合,再到交通与旅游的协同发展,苏州的金秋展示了一座千年名城在守正创新中的生动实践。这个秋天,苏州让静默的风景“活”起来,让传统节庆“潮”起来,绘制出一幅独一无二的金秋诗画。
夜幕降临,金鸡湖畔灯火阑珊,平江路上游人如织,现代与传统在此和谐共生。近2000万人次的游客接待量、多项消费榜单第一的佳绩,正是对苏州文旅融合发展之路的最佳肯定。
精彩仍在继续,秋天的苏州,静候您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