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大江苏

发现色林错湖区浮游生物186种 南大团队填补名录空白

实验室成员在取样 受访者供图

现代快报讯(记者 于露)色林错,位于青藏高原的腹地,海拔在4500米以上,是西藏第一大湖,也是全国第二大咸水湖。色林错国际重要湿地,以藏羚羊、黑颈鹤的重要栖息地闻名于世。在这片美丽又神秘的湿地中,浮游生物有哪些却知之甚少。受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林草局委托,南京大学动物行为与保护实验室在2023年对此开展了全面系统的调查。记者了解到,实验室成员们在初步调查中发现浮游生物186种,这填补了色林错湖区浮游动物名录的空白。

今年3月,实验室博士生陈秋阳和赵雨梦再次来到了那曲,代表实验室将浮游生物调查的初步结果向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林草局及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进展汇报。

“这次见到很多以前没有见到的物种,很兴奋!”2023年夏季与秋季,陈秋阳与实验室其他成员以色林错国际重要湿地为研究区域,开展了迄今针对色林错国际重要湿地最为系统和全面的浮游生物调查,调查共计85个固定样点,包含湿地边界内7条连通水系,调查共计发现浮游生物186种。

“相比于历史记录,此次调查发现了近百种浮游动物,不仅填补了色林错湖区浮游动物名录的空白,也说明了色林错国际重要湿地具有非常丰富的浮游动物资源以及潜在的渔业资源。”南京大学动物行为与保护实验室主任李忠秋教授说。

在夏季调查研究中,研究团队还发现环境因子对不同门类的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浮游植物中,温度、pH、海拔越高,甲藻门、硅藻门丰度越高;盐碱度越高,绿藻门、蓝藻门、裸藻门、隐藻门丰度越高。而在浮游动物中,轮虫类与枝角类在温暖、高海拔水体中丰度较高,桡足类则在盐碱度、浊度较高的水体中呈现出更高的丰度。保护区广袤的地理跨度与多样的水体环境可能是浮游生物大量存在的主要原因,这同时也为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关联提供了启示。

湿地作为西藏高原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调蓄洪水以及保持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的生态功能和作用,而色林错国际重要湿地在青藏高原上扮演着不可替代的生态角色。“关于浮游生物的系统调查,除了发现了较为丰富的浮游动植物资源,也根据浮游生物的指示性物质发现个别区域存在水体污染,这提示我们在未来的保护或监测上需要注意。此外,湿地内的鱼类资源也值得进一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