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文人的故乡情结

□南京 魏鲲鹏

晚饭后和爱人依偎在沙发上刷短视频。不经意间,刷到去岁故去的黄永玉大师,出生于湖南凤凰的他,听到稚嫩的童音说,黄老画的画比自己看上去的凤凰还漂亮,本来拖着烟斗随意半躺在沙发上的黄老,立即正了一下身子,郑重地回答:“我就照着好看的画的,我画的哪里有它漂亮。”说这句话时,黄老的眼神里满是对故乡的思念。此时此刻,内心不禁被触动,也许每个文人心里对故乡都有这样一份难以割舍的情结吧。

联想到定居在北京的浙江籍著名作家余华,在接受央视主持人的采访时说:“故乡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能够回去的地方只有一个两个,而能够去的地方很多。”他还讲述了自己2014年生病,得了很严重的湿疹,回故乡调养了五个月,什么药都没吃,湿疹就自动消失了。也许此时的故乡,在余华的心里还是一个能够疗伤的地方。

提起木心,这个驰骋于画坛、名垂于文坛的大家,相信略对文化感兴趣的人都会称赞。一首成诗于1982年的《从前慢》,充满了木心对家乡的思念,诗中截取记忆中故乡那冒着热气的豆浆小店和车、马、邮件以及锁和钥匙这些生活场景,寥寥数笔将故乡的市井、浪漫和精致体现得淋漓尽致。

木心先生的故乡是浙江桐乡乌镇东栅,这里人杰地灵,风景优美。氤氲的灵气,滋养了诸如茅盾、丰子恺等中国文艺界的泰斗级人物。少时的木心家境优渥,受家庭文化的熏陶,他启蒙之后便开始博览群书。16岁时,木心离开家乡赴省城杭州,自此开启了自己的艺术生涯。及至中年,家道中落,又因历史原因,郁郁不得志。

后来,50多岁的木心乘着出国留学的大潮,以大龄留学生的身份前往美国纽约学习。因饱读诗书,学富五车,又在上海受过专业的美术教育,才华横溢的木心,很快在当地华人中崭露头角,并应邀开始了自己长达5年的讲学生涯。

1995年1月,禁不住对故乡的思念,木心从纽约悄然重回故乡乌镇。两鬓斑白的老先生,在桐乡转车时听到了未改的乡音,觉得“五十年未闻乡音,听起来有种麻痒痒的亲切感”。但踏上少时成长的这片土地时,映入眼帘的却是一片破败的景象,尤其是自己家的祖宅,更是不复当年模样。失望至极的木心写下《乌镇》一文:“在习惯的概念中,‘故乡’,就是‘最熟识的地方’,而目前我只知地名,对的,方言,没变,此外,一无是处……”并在文中发狠说:“永别了,我不会再来。”

当这篇发表在《中国时报》上的文章传到乌镇景区负责人的手中时,他们大为触动,努力保护开发乌镇的同时,盛情邀请这位远行的游子再回来看看。但木心身已去,心已远,他怕再被故乡挑动那根失望的神经,选择了拒绝。

一晃五年过去了,《哥伦比亚的倒影》出版,这也是木心的著作首次在大陆出版发行。借此契机,故乡乌镇再次盛情邀请,并将孙家祖宅修缮一新,等待倦鸟归巢。这位漂泊大半生的游子在思乡之心的驱驰下,终于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看到焕然一新的家乡,很受感动,欣然选择在此安度余生。在乌镇生活的日子里,年迈的木心不遗余力地将横溢的才华诉诸笔端,接连写出了七部传世佳作。

这就是文人的故乡情结,是起点,也是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