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围炉烤橘

  □河北保定 张天成

  冬至过后,天气愈寒,下班走出单位,夜幕已渐渐低垂。路过小区门口,一个裹着厚厚棉衣的老妪,正站在三轮车旁卖橘子,路人行色匆匆,三轮车上剩下的最后一些橘子,始终无人问津。老妪与母亲年龄相仿,想着让她早一点回家,便买下了全部的橘子,满满一塑料袋。

  回到家,母亲正在厨房里忙碌,顺手接过了橘子。晚饭后,我正悠闲地躺在沙发上玩手机时,母亲突然拿来一个橘子塞到我手上,暖暖的,还带着些许温度。“妈,这橘子咋是热乎的?”母亲笑着指了指墙角的暖气,刚才买回来的橘子早已整齐地排列在暖气片上,母亲说:“外边天气太冷了,把橘子放在暖气上热一下,好吃又暖胃。以前冬天吃橘子,都要放在煤炉旁烤一烤!”和着那份温暖,我顺势剥开了橘子,清甜顿时散发出来。

  小时候,农村老家没有暖气,一到冬天,家家户户基本都靠煤炉取暖。北方的冬天,水果种类很少,橘子是最常见的,每次母亲去镇上赶集回来,总会带回一兜橘子。傍晚时分,母亲便开始给炉子添煤,一会儿,炉火慢慢散出热气,通红的小火苗从炉口蹿出,暖意瞬间涌入房间的每一个角落。母亲拿来橘子,放在炉口边围一圈,一家人围在炉子旁烤火,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嘴馋的我和姐姐眼巴巴地盯着橘子,不停地催促着母亲,随时准备开吃。慢慢地,橘子皮开始变干,就像老太太的脸上起了皱纹,还时不时发出“嗞嗞”的声音。金黄的橘皮,经过翻烤,微微有些发黑发焦,热气从橘子里冒出来,散发出类似陈皮的浓郁香味。“可以吃了!”母亲一句话,我和姐姐便迫不及待拿起烤橘子,发烫的橘子在手里来回倒腾,也舍不得放下。剥开来,温热的橘瓣入口,酸甜的汁水一下子充斥整个口腔,好像甜度都增加了几分。摸过烤橘子的手,黑黢黢的,母亲坐在一旁,看着我和姐姐狼吞虎咽抢吃橘子的画面,不停地笑着。剥下来没有烤糊的橘子皮,母亲也舍不得扔掉,会切成丝条状,晾晒在窗台上风干,然后小心翼翼地存放在空罐头瓶里,留给父亲泡水喝。那时候,乡村的日子简单而质朴,一个烤橘子,成为童年里最甜蜜、最温暖的记忆。

  长大后,搬来城市,冬天有了暖气,能吃到的水果也越来越丰富,围炉烤橘的场景一去不复返了。冬夜漫漫,窗外寒风呼啸,看着暖气片上排列整齐的橘子,望着母亲渐渐老去的身影,思绪万千。昔日炉火熊熊燎动的声音,冒着热气微微发焦的橘香,一家人围在炉火旁说笑的画面,久久挥之不去。那份温暖的甜蜜,被深深埋在了心底,它承载着那段既暖且慢的冬日时光,还有世上最温暖的亲情。